融合多感官体验的幼儿园STEAM 活动对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干预个案研究
汪傲梅
苏州工业园区华池幼儿园 2150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语言发育迟缓(LDD)是我国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率约5%-8%。传统干预多聚焦发音器官运动训练,但近年研究发现,感觉统合失调(SID)是导致 LDD 的重要非器质性因素。前庭觉失调会致注意力涣散,触觉防御过度会限制社交互动,本体觉失调则影响口腔肌肉控制,这些感统问题阻碍语言神经通路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多感官体验(MSS)可同步激活多通道感觉输入,增强大脑神经网络整合效率。STEAM 教育以跨学科项目为载体,天然具备多感官参与属性,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契合。本研究尝试融合二者,构建针对 LDD 儿童的干预体系,探索“感觉- 运动- 语言”协同发展新路径。
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某幼儿园 4 岁男孩心心(化名)为个案,其符合 DSM-5 语言发育迟缓诊断标准,PCDI 量表语言年龄仅 1.5 岁,存在明显感统失调(触觉防御敏感、前庭觉寻求行为),排除听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器质性疾病。
2.2 干预设计
采用单被试实验设计,分基线期(4 周)、干预期(8 周)、维持期(4 周),同年龄同伴为对照组。对照组每日30 分钟传统语言训练,包括舌操、呼吸训练、词汇卡片认知;实验组在传统训练基础上,每日增加 45 分钟 MSS-STEAM 干预活动,具体如下:
科学(S):磁铁寻宝游戏,幼儿通过触觉探索不同材质物体,结合听觉指令“找红色的圆形铁块”,丰富形容词储备。
技术(T):编程机器人走迷宫,幼儿用语音指令控制机器人移动,结合视觉路径规划,理解方位词和因果逻辑。
工程(E):积木桥梁承重测试,幼儿用触觉感知积木重量,通过听觉反馈调整结构,学习连接词和解决问题表述。
艺术(A):光影剧场,幼儿用手电筒照射剪纸动物投影,结合拟声词模仿,增强拟声词运用和情感表达。
数学(M):超市角色扮演,幼儿用触觉数硬币,通过听觉点数完成交易,掌握数量概念和货币计算。
2.3 评估工具
采用PCDI 量表评估语言能力(词汇量、句子复杂度);采用SIT 量表评估感统功能(前庭觉、触觉、本体觉);采用 SCSS 量表评估社交互动(主动性、回应性、合作性)。
三、研究结果
3.1 语言能力显著提升
词汇量:基线期PCDI评分28分→干预期后55分(对照组仅提升至39分);句子复杂度:实验组从单字表达(如“要”)发展为完整句式(如“我要红色的积木搭桥”),而对照组仍以双词句为主;
拟声词运用:实验组在光影剧场活动中自发产生 21 种拟声词(如“咕噜咕噜”形容水沸腾),对照组仅6 种。
3.2 感统功能改善
前庭觉:实验组在秋千活动中的耐受时间从2 分钟延长至7 分钟,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触觉防御:实验组对触觉球按摩的抗拒行为从每日4 次减少至1 次,对照组仍保持3 次;
本体觉:实验组在积木搭建中手眼协调错误率从 38% 降至 12% ,对照组仅降至 25%。
3.3 社交互动增强
主动性:实验组在角色扮演中发起互动的频率从每周1 次提升至每日2 次;
回应性:对教师指令的回应准确率从55% 提升至 82% ;
合作性:在桥梁承重项目中,实验组能主动与同伴协商分工(如“你扶积木,我放硬币”),对照组仍以平行游戏为主。
四、讨论与分析
4.1 多感官体验促进神经可塑性
本研究验证了“感觉输入- 大脑整合- 动作输出”的语言发展模型。例如,在磁铁寻宝游戏中,触觉探索(摸铁块)与听觉指令(“找红色圆形”)的同步刺激,激活了右侧颞上回(听觉处理区)与左侧顶下小叶(触觉-空间整合区)的神经连接,从而增强词汇与物体属性的关联记忆。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多感官训练可使儿童大脑白质纤维束密度增加 12% ,突触可塑性提升 27%
4.2 STEAM 项目的跨学科整合优势
传统语言训练常陷入“机械重复”困境,而 STEAM 项目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如“如何让桥梁更稳固?”)激发幼儿的语言动机。在积木承重测试中,实验组需用语言描述问题(“积木太轻会倒”)、提出解决方案(“用更重的积木”),这一过程自然融合了科学探究与语言表达。跨学科整合还体现在:
数学 - 语言联结:在超市角色扮演中,幼儿需用语言协商价格(“这个玩具3 元,我给你2 元,还差1 元”);
艺术 - 语言联结:在光影剧场中,幼儿通过拟声词(“轰隆隆”)和短句(“下雨了,快回家!”)表达情感。
4.3 感统训练与语言发展的协同效应
前庭觉训练(如秋千)通过调节脑干网状结构,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触觉脱敏(如按摩球)降低了防御反应,使其更愿意接受语言输入;本体觉训练(如咀嚼韧性食物)增强了口腔肌肉控制,为清晰发音奠定基础。三者共同构建了语言发展的“神经地基”。例如,实验组在秋千活动中耐受时间延长后,其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从 8 分钟提升至 15 分钟,直接促进了语言学习效率。
五、教育建议
5.1 构建“MSS-STEAM”课程资源包
幼儿园可开发系列主题项目,如:
“小小建筑师”:融合测量(数学)、材料承重实验(科学)、房屋设计图绘制(艺术)、模型搭建(工程);
“种子发芽观察站”:结合生长日记绘制(艺术)、光照湿度调节(科学)、数据统计(数学)。
5.2 培训教师的多感官引导能力
教师需掌握:
感官线索设计:如用彩虹伞制造视觉刺激,用香料瓶制造嗅觉刺激;
语言支架策略:在幼儿探索时提供开放式提问(“你觉得为什么桥梁会倒?”),在表达困难时提供句式模板(“因为…所以…”);
情绪调节支持:对触觉防御敏感的幼儿,采用渐进式脱敏(如先触摸毛绒玩具,再接触沙土)。
5.3 建立家园共育机制
家长可在家中开展:
日常多感官游戏:如“厨房探险”(摸不同食材、闻香料、听搅拌机声音)
语言日志记录:用图片或视频记录幼儿的新词汇,每周与教师分享进展;
社区资源利用:带幼儿参观超市、公园,在真实场景中扩展语言经验。
六、结论
本研究表明,融合多感官体验的幼儿园 STEAM 活动能显著提升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词汇量、句子复杂度与社交互动能力,其机制在于通过跨学科项目激活多通道感觉输入,促进大脑神经网络的整合与语言动机的生成。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感统失调类型(如前庭觉过度敏感 vs. 触觉迟钝)的差异化干预策略,以及长期追踪干预效果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为幼儿园特殊教育提供了“感觉- 运动- 语言”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具有重要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廖阳南. 感觉统合能影响儿童言语发育吗?[N]. 甘肃科技报,2024-04-11(004).
[2] 李惠 , 姜丽 . 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临床效果 [J]. 智慧健康 , 2023, 9(36): 123-126.
[3] 王巍 . 基于 STEAM 活动的大班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研究 [D].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 , 2025.
[4] 陈雷平 . 早期干预措施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分析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