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校局协同育人研究

作者

马天宇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050000

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在此背景下,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愈发凸显,网络犯罪也呈现出频繁发生的状态,这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培养既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又熟知执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打击网络犯罪的急切需求。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由此诞生,不过鉴于该专业起步相对较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配备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探寻高校与执法部门协同育人的全新途径和模式。

一、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与执法部门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校局双方可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警校合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同育人工作。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校局双方还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发布情况通报等方式,及时就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形成决策并督促落实 [1]。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也十分必要,高校可组建由执法部门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执法部门则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创造实战锻炼环境。此外,双方还可选派骨干教师挂职锻炼,委派优秀警官担任兼职教授,加强人员互聘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二、打造“动态迭代”课程体系

面对网络安全和执法技术的日新月异,课程建设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构建起“专业平台 + 方向模块”的动态迭代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信息安全概论、网络犯罪与防控、网络执法理论与实务等专业平台课,可以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和执法通识教育,夯实专业基础 [2]。而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网络攻防技术、数字取证技术、网络执法办案等方向模块课的教学内容,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

课程建设还应着眼于交叉融合,加强网络安全与执法、法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联动,开发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课程,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情景模拟等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也不可或缺,通过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论证、教学质量评估,既能及时淘汰过时课程,也能不断充实新兴技术领域的课程内容,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培养网络安全与执法复合型人才,必须打造一支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指导能力兼备的“双师型”高水平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科学制定教师引进和培养方案,合理控制专兼职教师比例,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可为师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鼓励教师通过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参与网安企业生产实践、协助执法部门办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战经验和实践教学水平。

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将育人质量、教学投入、实践指导等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体系,能够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3]。校企、警校人员互聘共用也是有效途径,聘请企业工程师、一线警官担任兼职教师,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执法工作最新要求。此外,通过搭建教学沙龙、师德培训、教学竞赛等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加强交流学习,形成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育人本领。

四、完善“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教学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完善“全过程、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由课堂教学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衔接,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实践育人的基本框架 [4]。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设网络攻防实验室、数字取证实验室等,开发高度仿真的实训系统,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网安企业、执法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协助执法办案,在实战中锻炼本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举办网络安全攻防赛、数字犯罪案例分析大赛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办法,客观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毕业资格审定等挂钩,有助于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培养高素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局协同育人是适应网络空间安全和执法工作需要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展望未来,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形势的不断演变,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还需要在人工智能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石雨农 , 李铎 . 提升公安院校网络安全及执法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J]. 法制博览 ,2024,(17):160-162.

[2] 唐斌 , 张永平 , 张世星 .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探索 [J]. 公安教育 ,2023,(10):62-64.

[3] 王洪革 .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26(19):185-188.

[4] 宋华 , 唐苹 , 贾志卿 . 基于“双融合”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高教学刊 ,2020,(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