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游戏化在中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应用与研究:以某幼儿园为例

作者

陶宇阳

怀远县第二幼儿园 233400

一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和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儿歌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单易学、重复性强、旋律动听等特点,非常适合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游戏化教学方法与儿歌在中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采用案例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游戏化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之,通过对游戏化教学方法与儿歌在中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应用的研究,可以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家园合作,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实 验 设 计

(一)实验引言及方法

本实验旨在描述一项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该实验旨在探究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影响。实验对象为中班的 30 名幼儿,年龄在 4 岁至 6 岁之间。

本实验采用案例分析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首先案例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个体、组织或事件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以获得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它通常涉及对个体或组织的历史、背景、行为、决策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实验法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控制和观察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它涉及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操作,以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法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以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结果。

观察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情境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获取数据和洞察。它涉及直接观察和描述事件、行为或现象,而不是通过人为操作来干预或控制。观察法可以是定性的,即对观察对象进行描述和解释,也可以是定量的,即使用测量工具和指标对观察对象进行量化。

(二)实验设计

1. 实验材料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多种儿歌材料,包括传统儿歌、流行儿歌、动画主题曲等。为了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我们准备了相应的游戏化道具和教具。如传统儿歌:选择经典的传统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流行儿歌:选择受儿童欢迎的流行儿歌,如《小兔子乖乖》、《小苹果》等。动画主题曲:选择一些来自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的主题曲,如《熊出没》、《蓝精灵》等。

2. 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对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适合音乐学习的环境。本实验在中班的音乐活动中进行,本实验的实验环境应该是幼儿园中班的教室或音乐活动室。这个环境应该符合儿童音乐教育的需求,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和表演场所。

(三)实验结果

观察记录评估: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音乐能力测试,我们比较了他们在实验前后的音乐能力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幼儿的音乐能力得分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表明游戏化教学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观察和记录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兴趣、参与度等数据。

三 实 验 结 果 讨 论

根据研究结果,对儿歌游戏化在中班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幼儿参与度、音乐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并分析其原因。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如下:

一、幼儿参与度的分析:

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实验组幼儿在儿歌游戏化教学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展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儿歌游戏化教学使用了道具和教具,结合游戏元素,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引人注目。这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增加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度。

二、音乐能力的发展分析:

通过音乐能力测验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实验组幼儿在音乐能力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在音乐感知、节奏感和音高辨别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能力。

(二)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1. 应用前景

(1)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儿歌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增加趣味性、互动性和自主性,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2)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儿歌游戏化教学注重幼儿的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通过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幼儿不仅能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社交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

(3)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儿歌游戏化教学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和音乐体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2. 研究方向

(1)效果的长期跟踪: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效果的观察和评估上,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儿歌游戏化教学的长期效果。通过对幼儿在音乐领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该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影响。

(2)跨学科研究的拓展:儿歌游戏化教学涉及到音乐、语言、认知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为跨学科研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进一步深化理解儿歌游戏化教学的机制和效果。

(三)相关建议

(1)增加教师培训和支持:教师在运用儿歌游戏化教学方法时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儿歌游戏化教学方法。

(2)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在实施儿歌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这包括适当调整游戏的难度和内容,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儿歌游戏:确保所选择的儿歌和游戏与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选择简单、易于理解和参与的儿歌,包括重复的歌词、简单的旋律和动作。最重要的是,确保儿歌游戏化活动的目标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参与和享受。通过创造性的游戏化方法,可以让中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梁韻怡 .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韵律活动反思性学习策略探析——以幼儿园大班幼儿为例 [J]. 知识文库 2023;39(16):8-11.

[2] 刘霞 . 幼儿园体验式音乐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 2023 年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 [C]. 中国北京 ; 2023:3.

[3] 朱丽钦 . 游戏视域下的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探析 [J]. 名师在线2023(1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