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数赋能助生本,新径为引蕴高质

作者

袁野

湖北省钟祥市第六中学 湖北荆门  431900

一、缘启:平台为媒介,创新为动力

现代数字应用媒体的运用较为广泛,常见为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之中,我发现学生通常会存在两点问题:第一,缺乏自主内生学习的动能;第二,学习缺乏效率和质量。对于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更多在乎于学练一体,更多时候依附于老师的建议和节奏,因此缺乏自主独立性。对于此类情况,要想让英语课堂更精准、更生动,则需要新途径进行优化。

在进行八年级下册《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课教学的时候,我先是对我们班上的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同步对于教材内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课内容主要是围绕自然地理知识,需要学生有“世界观”,站在宏观视角去进行理解。加之英语学科区别于语文教学,学生缺乏生活语境,因此更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因此在教学手段的设计和选择上,必须要符合教学任务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美好期待,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材主题内容。

二、缘中:融课堂特质,应学生需求

在课前我就曾选取了班上少部分同学调研,尤其是针对英语学困生,我询问了他们关于英语课堂学习的困难障碍。 60% 的学生提到了英语课枯燥乏味、让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还有些学生提到了课堂节奏较快、让他们难以跟上进度的问题。事实上英语课堂是需要兼顾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但是对于这些学困生来说、也需要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他们适应课堂环节。

结合上述理论内容,《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课之中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课堂模式建构与实践我采取了“二 +N”的措施:“二”即两类媒体资源平台的运用,包括硬件设备希沃白板和相关资源数据库;“N”则是以上述两种资源平台为延展的相关课堂活动,无论是小组研讨、专项学习还是课后练习,都对应有穿插和调整。

首先,是对于线上平台的运用。在这里,我选择了一师一优课和学科网进行内容拓展补充和及时设计。针对本课教学,为了提高课堂的精准性,我通过条件筛选出了教学水平、授课风格相似的教师资源进行了整合收集,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备课,并制作了相对应的演示文稿。为了和后续课堂运用相匹配,我同步更改了接口模式,使其能够与希沃白板相结合。

本堂课上还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学困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因此我将班级学生分级分层,通过不同的难度设定进行了预习任务的分发。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是重点在基础词汇优先过关、重点语法预先感知、相关课文提前阅读三个方面出发入手。而结合数据平台之上的优秀资源,我预判了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与学生实际课堂表现进行拟合,从而判断整体的预习效果。

其次,是对于希沃白板的运用。整个课堂开始的时候,我就进行了时间胶囊的录制工作,从而能够对于课后把握整体课程回溯和总结。在进行课程引入的时候,我首先运用希沃白板的附带功能与学生进行了第一次互动,提问为:Do you know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通过对演示文稿的二次编辑和相关组件的使用,迅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缘续:优化新模式,延续新赋能

在课后的时候,我特意根据希沃白板的时间胶囊进行了课堂回溯,发现无论是听课专注度、听课抬头率、学生互动水平还是学生学习神态都相较于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无法体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之上,但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精准课堂的范式探索必须要融入数字媒体尤其是数据驱动的概念。为了使得教学收效有更好的参照判断,我还调查了班级内部分学生的课堂体验情况。

通过综合性的数据整合发现, 70% 的学生能够认可这样的学习模式,但 20% 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适应完全使用希沃白板进行学习,10% 的学生则对这样打破传统的形式表示不解,认为类似小组竞争的课堂互动会浪费正常的课堂时间。结合调研数据再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学生所需要的精准课堂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形式流派,更多还需要教师嫁接传统课堂的相关经验心得。

因此为了延伸出更好的范式,我优先进行了新尝试。在课堂教学之中,我调整了三个环节的内容:第一,课堂提问互动;第二,知识性思维导图的设计;第三,课堂小组间互动优化。课堂互动提问是通过对学生疑问数据的统计从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争取做到优化升级相关教学内容;知识性思维导图仍然依托于希沃白板的使用,使得整体的知识脉络更加明晰;课堂小组间互动则是贯穿了整个课堂环节,分组提前预设,利用动态排名的机制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仍然是以班级学困生为例,在进行了这几轮的教学调整之后,明显发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英语学习更有逻辑而不是一把抓,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实现课外知识补充,潜移默化之中进行了查漏补缺。在后一次的测试上,班上近 70% 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还有些学生受到了我的启发,主动通过线上的软件将自己的成绩进行了录入和分析,整体收效良好。

综上所述,数据驱动是一个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师生之间双向选择的过程,与此同时,精准课堂的实现必须要把握传统课堂和创新课堂的过度关系,不能强调形式主义和激进思想,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主动调整。在后续的教学之中,我将仍然以希沃白板等平台媒介为依托,重点实验研究一线课堂提质增效和高质发展的相关途径,让数字媒体发挥其应有的普惠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