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发挥职工管安全保安全的积极作用

作者

张莹

西安航天弘发实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引言

在工业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安全生产风险呈现复杂化、隐蔽化特征。传统“管理层主导、专职人员执行”的安全监管模式,受限于人员数量、巡查周期及专业视角,难以对设备老化、操作陋习等动态隐患实现全覆盖管控。职工作为生产流程的直接执行者,对作业环境变化具有敏锐感知力与快速响应能力。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将职工纳入安全监管体系,既能充分发挥其一线优势,又能形成多元共治的安全管理生态,对防范生产事故、保障企业稳定运营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1.1 弥补安全生产监管盲区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有限,面对大型生产场所或多班次作业,难以实现全天候、全区域监控。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分散于各生产班组,能够实时捕捉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响、轻微渗漏等专业人员易忽视的细节隐患。例如,在化工装置日常巡检中,专职人员可能因巡检路线固定而遗漏角落设备,但一线监督员凭借频繁作业接触,可及时发现管道保温层破损导致的介质泄漏风险。此外,监督员对同事违规操作行为的即时提醒,弥补了专业监管在非工作时间的缺位,有效遏制“三违”现象,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

1.2 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打破单向管理模式,通过职工间的相互监督与安全知识传递,推动安全理念在基层生根。当监督员对同伴进行安全操作示范、分享风险防范经验时,能够引发群体共鸣,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文化氛围。例如,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监督员定期组织班前安全微课堂,结合现场作业特点讲解安全要点,使抽象的安全规程转化为具体实践。这种互动式教育促使职工从被动接受安全要求转变为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操作习惯,显著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素养。

1.3 促进安全生产隐患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的时效性直接影响事故防范效果。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作为现场隐患的“第一发现人”,能够缩短隐患暴露至处置的时间间隔。其熟悉工艺流程的特性,使隐患上报信息更具针对性,便于管理层快速制定整改方案。例如,在机械加工车间,监督员发现设备防护罩松动后,不仅记录隐患位置,还能详细说明异常出现的操作环节,为维修人员提供精准参考。同时,监督员对整改过程的持续跟踪,确保隐患治理不流于形式,形成“发现 - 报告 - 整改 - 反馈”的闭环管理,大幅降低隐患演变为事故的可能性。

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的实施路径

2.1 科学构建监督组织体系

选拔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需兼顾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优先从工龄长、技术过硬且群众基础良好的一线职工中遴选,确保其具备识别风险、沟通协调的能力。选拔后通过系统化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法规、隐患排查标准及应急处置流程。例如,某制造企业针对监督员开展“理论授课 + 现场实训”培训,模拟机械伤害、电气故障等场景,提升其应急反应与现场处置水平。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企业 - 车间 - 班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形成高效的监督指令传达与信息反馈通道,保障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2.2 规范监督工作运行机制

规范的监督流程是活动成效的重要保障。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需每日对责任区域进行定时巡查与随机抽查,重点关注高风险作业环节、特种设备及劳保用品使用情况。发现隐患后,通过标准化表格或信息化平台详细记录时间、位置、类型等信息,并立即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隐患分级响应机制,对紧急隐患实行“24 小时销号”,一般隐患限期整改。例如,某矿山企业要求监督员在发现冒顶片帮隐患后,10 分钟内启动现场警示,30 分钟内完成上报,确保风险得到及时管控。同时,定期开展监督工作总结会议,分析共性问题,优化监督重点与方法。

2.3 创新监督方式方法

借助信息化手段与团队协作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监督效能。开发专用监督 APP,实现隐患照片上传、定位标注、整改追踪等功能,使监督工作数字化、留痕化。例如,监督员在发现消防通道堵塞后,可通过 APP 实时上传现场照片,系统自动生成整改任务并推送至责任部门,整改完成后由监督员验收确认。此外,推行小组交叉监督制度,不同班组监督员定期互换区域检查,避免熟人监督的人情干扰,同时促进经验交流。引入智能监测设备辅助监督,如在高危岗位部署智能手环监测职工生命体征,通过数据分析预警疲劳作业风险,构建“人防 + 技防”双重监督体系。

三、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活动持续开展的基石。企业需制定《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管理办法》,明确监督员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及退出机制。建立考核制度,从隐患排查数量、整改落实率、安全宣传成效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将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评优评先挂钩。例如,某电力企业规定连续三个月考核优秀的监督员,可优先获得技能培训机会或岗位晋升资格。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对履职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监督员依规追责,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形成权责清晰、赏罚分明的制度环境。

3.2 强化资源支持与协作

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的有效推进依赖企业全方位资源投入。在人力方面,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安排专业人员为监督员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复杂隐患判定难题;工会组织负责协调监督员工作与生产任务的平衡,保障其监督时间。物力支持上,为监督员配备专用防护装备、检测工具及信息化终端设备。财力保障方面,设立专项活动经费,用于培训开展、设备维护及奖励发放。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安全、生产、设备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信息,协同解决监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合力。

3.3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可持续的激励机制是激发监督员工作热情的关键。除物质奖励外,注重精神激励的长效作用。设立“安全卫士”“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通过企业内刊、宣传栏、表彰大会等形式宣传优秀监督员事迹,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将监督成效纳入职工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安全贡献加分项,直接与绩效奖金挂钩。例如,某钢铁企业规定每成功排查一项重大隐患,给予监督员 500 元奖励,并在月度绩效考核中加 5 分。此外,为监督员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优先推荐参与安全管理岗位竞聘或行业技能竞赛,使监督工作成为职工成长的重要平台,确保活动长期焕发活力。

四、结论

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以职工参与为核心,成功激活安全生产管理的基层动能。其在填补监管空白、提升安全意识、加速隐患治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通过完善组织建设、规范运行机制与强化保障措施,该活动构建起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的安全管理网络。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化与创新,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将进一步释放,为企业安全生产注入持久动力,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燕巧 , 王眉灵 . 群众和员工: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监督员 [N]. 四川日报 ,2024-08-28(008).

[2] 花鹏 . 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安全生产——六师五家渠市工会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工作综述 [J]. 兵团工运 ,2018,(12):15.

[3] 发挥首席监督员作用扎实推进群众安全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J]. 中国工运 ,2016,(09):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