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拓展研究

作者

雷婷婷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300

引言

高质量托育的关键离不开高质量托育人才队伍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托育行业专业化人才明显不足,无法满足高质量托育的需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立足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工作,为职业教育人才提供更多上升和发展的途径,让其能够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明确托育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严格且专业的工作,要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以及效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方向性。

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将托育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为培养具有婴幼儿回应性照料、游戏活动实施与改进、伤害预防与处理、疾病识别与预防、照护指导等能力,具有救死扶伤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婴幼儿的生活照料、发展引导、学习支持、健康照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加强社会对托育服务体系职业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在这期间,教师还应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促使其在托育服务工作中树立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1]。

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设置

课程内容以及作业设置是影响职业教育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从课程内容以及专业设置入手,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做好专业课程设置工作。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四方面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包含语文、思政、计算机、数学、体育、礼仪、英语、历史等课程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婴幼儿生理学、婴幼儿心理学、婴幼儿教育原理、家庭教育学、婴幼儿健康管理、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估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早教课程设计与实施、婴幼儿教育与管理、婴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亲子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婴幼儿意外伤害及急救。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包括婴幼儿教育实习、早教中心实习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实习等内容。其次,幼儿教师应该重构课程内容,建设动态数字资源库。将回应性照护分成日常生活回应性照护、健康管理回应性照护以及游戏活动回应性照护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个项目以及任务,涵盖婴幼儿健康养育技能等知识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数字资源整合,建设动态数字资源库,帮助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基于社会的需求调整课程以及专业内容。比如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在教育类保留幼儿保育专业,撤销学前教育专业,在健康管理与促进类新增婴幼儿托育专业。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领域,在教育类保留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改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并调整到健康管理与促进类进行管理。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领域,在教育类保留学前教育专业,在健康管理与促进类新增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 [2]。

三、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实习实训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加强面向托育服务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应该为该领域人才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促使其在实际实训中得到锻炼,增强能力,推动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活动。比如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加深对该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分批次组织学生前往各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在实习实践活动之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极做好动员工作,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实习对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师职业认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托育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组织早操、管理午睡到组织课程,认真学习一线教师的活动组织方式以及问题处理机制,并积极参与托育环境创设,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托育活动,配合教师做好清洁工作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专业特长,确保各项任务的有序开展,同时也熟悉了托育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端正专业意识,树立积极的求学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婴幼儿托育服务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活动设立保育、卫生保健、安全急救、膳食营养 4 个项目,分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通过理论知识笔试和技能操作两轮紧张比赛,展现出学生精于业务、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推动托育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最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各项实习实训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其在实习实训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提高托育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托育事业,实现幼有所育,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也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等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对各类实习实训活动组织工作的研究,明确并掌握实习实训活动的组织方法、组织原则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推动托育服务工作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托育服务关系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与国家未来的命运,同时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做好托育服务工作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与帮助,但是当前我国在该领域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影响了托育服务工作的发展。为此,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代表的专业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与专业设置,积极组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等,让托育服务人才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以及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丁扬 . 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研究——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J]. 人生与伴侣 ,2025,(27):54-56.

[2] 陈金平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构 [J]. 新课程研究 ,2025,(18):18-21.

[3] 张文静 . 五年制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教育视界 ,2025,(07):77-83.

雷婷婷,女,1990 年 8 月,江苏省淮安市人,汉族,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普惠托育体系,学前教育专业,调整方向,培养合格的0-3 岁托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