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开展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红红

隆尧县千户营校区千户营中心小学 055350

引言

单元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内容,它明确了每个单元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要点。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将批注式阅读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精准把握语文学习重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的开展往往存在目标不明确、方法指导不足、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单元语文要素难以有效落实。因此,研究开展批注式阅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批注式阅读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意义

单元语文要素涵盖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时,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关键语句、段落结构等进行标注和批注,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语文要素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精准把握学习重点 。 在批注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批注式阅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中的思维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 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批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批注式阅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批注式阅读与单元语文要素的结合缺乏深入思考,没有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要求制定明确的批注目标。学生在进行批注时,往往盲目随意,无法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有效批注,导致批注式阅读流于形式,难以达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目的 。 批注式阅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批注方法的指导不够系统和全面。学生不了解如何进行批注,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入手,只能进行简单的圈画,无法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影响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效果。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批注式阅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学生独立进行批注,缺乏互动与交流。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难以全面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三、开展批注式阅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策略

深入解读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语文要素的单元时,教师要清晰认识到学生需要掌握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写作手法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

制定具体的批注目标: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批注目标。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文时,针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这一语文要素,可制定批注目标为: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语句,并批注这些细节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授基础批注符号与格式:教师要向学生系统介绍常见的批注符号,如用“△”标注生字词,用“——”画出重点语句,用“﹏﹏”标出优美句子等,并规范批注的格式,如在文本旁边空白处进行批注,注明批注的角度和内容。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批注方法 。

引导多角度批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如从内容理解、语言赏析、情感体会、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在学习古诗词时,引导学生批注诗词的意境、意象,以及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在阅读记叙文时,指导学生批注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批注示例,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批注思路 。

开展小组合作批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注活动,小组成员在独立批注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讨论自己的批注内容。通过合作批注,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发现自己批注中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秀见解,从而深化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围绕“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这一语文要素,交流各自对闰土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批注,共同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 。 组织多样化的批注展示活动:定期开展批注展示活动,如举办批注展览、召开批注分享会等。在批注展览中,将学生优秀的批注作品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学习和借鉴;在批注分享会上,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思路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自评时,引导学生从批注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对自己的批注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互评时,组织学生互相欣赏批注作品,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评价学生对《松鼠》一文的批注时,学生可以从是否准确批注出松鼠的特点、批注语言是否简洁生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 。 制定全面的评价标准:制定涵盖批注内容、批注方法、批注态度等方面的全面评价标准。评价批注内容时,关注学生是否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批注,批注是否具有深度和独特性;评价批注方法时,考察学生批注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批注角度是否多样;评价批注态度时,了解学生在批注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批注成果,为学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指导 。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批注目标、指导批注方法、优化批注活动、完善批注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批注式阅读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余党绪。思辨读写:语文育人的实践路径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4] 陈秀玲。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2021 (12): 45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