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优化路径

作者

王喆

身份证号:210881199005226327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资源与能源消费大户,其环保与节能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向。建筑施工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为直接和集中的环节,若管理不善,不仅会造成大量建筑垃圾与能源浪费,还可能形成长期环境污染。因此,优化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环保技术路径,对于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然建筑施工领域在节能环保方面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节能模板、预拌混凝土、扬尘控制系统等,但整体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仍存在差距,技术集成度不高,推广应用不广,系统性不足,亟需通过综合手段进行优化提升,推动绿色建造目标的实现。

一、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领域节能环保水平整体处于持续改进阶段,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能源使用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电力和柴油为主,新能源技术渗透率较低,导致碳排放强度较高;另一方面,节能环保技术的采纳程度受限于企业投资意愿与施工组织能力,部分企业对绿色建造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缺乏系统性策略。同时,施工现场环保管理手段滞后,环境监测手段不足、施工垃圾分类处理机制不完善、节水节材意识淡薄等问题较为普遍存在。此外,部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缺乏与施工实际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导致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备、政策引导机制尚未形成闭环也是制约节能环保施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绿色施工材料与节能工艺的推广路径

绿色建筑施工离不开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已出现诸多高性能、低能耗的绿色建材,如保温节能一体化墙体材料、透水混凝土、反射型屋面材料、低辐射玻璃等,它们在减少施工资源消耗、提升能效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施工过程中,采用工厂预制构件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与材料浪费,是装配式建筑节能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推广高效的施工工艺,如现浇混凝土保温成型一体化技术、免拆模板工艺、建筑垃圾原地再生利用等,也能够显著降低施工能耗与污染排放。在绿色施工工艺中,施工现场的封闭式管理、湿法作业、围挡喷淋系统、扬尘监控设备等措施也应当规范化推广,并结合当地气候、地质与环境条件进行差异化优化,以提升节能环保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三、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在施工节能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是优化施工节能管理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构建智慧工地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可以实现对用电、用水、设备能耗、环境指标等实时监控,从而为节能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例如,利用传感器、智能电表、视频监控等设备进行用能分析,实现能源分项计量与分类管控,便于及时发现能耗异常并采取措施。同时,BIM 技术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 BIM 模型进行能耗模拟、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调度等,提前发现并解决高耗能、高污染施工环节。通过云平台数据整合与分析,还可为多项目并行管理提供支持,促进施工企业节能环保水平整体提升。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环节的流程再造与资源最优调配,从源头上控制能耗与污染,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四、节能环保施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保障机制

要实现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的系统优化,必须构建以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施工体系,涵盖项目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组织、过程监管与竣工评估等各个环节。设计阶段应加强绿色设计理念,将节能环保指标纳入施工可行性研究与方案比选体系中;材料采购阶段应建立绿色采购清单制度,优先选择高效节能与可循环利用材料;施工阶段需设定环保控制节点,对能耗、噪音、粉尘排放等关键指标进行定量控制;竣工后应通过绿色建造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评估与反馈。在机制建设方面,需通过制定绿色施工考核标准,强化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审核,并设立绿色施工专项激励资金,对技术创新与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支持。此外,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可忽视,应通过培训与认证体系提升施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绿色管理能力与实操水平,确保节能环保施工技术的落地执行。

五、推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技术的不断迭代,还需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支持。一是要完善节能环保施工技术标准体系,对各类绿色建造工艺与材料的适用条件、技术参数、应用流程等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施工单位提供明确指导依据。二是建立分级分类的绿色施工监管体系,对不同规模、类型的建筑项目设立差异化绿色建造要求,并通过施工许可、现场检查、事后评价等手段实施全过程监督。三是加强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绿色建造关键技术攻关,加快节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四是强化绿色施工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在价值理念上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将环保责任融入企业运营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绿色建造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政策、标准、市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推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不断完善与持续优化,助力行业绿色转型。

结论

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的优化不仅是技术革新的过程,更是制度建设、管理提升与意识转变的系统工程。本文围绕施工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深入探讨了材料技术、施工工艺、信息化手段、组织机制与政策导向等多方面优化路径,强调了构建全过程绿色施工体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通过集成多维度绿色技术、强化现场管理与信息监测、完善标准政策支撑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阶段节能减排水平,促进建筑业向可持续、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建筑施工节能环保将面临更高技术门槛与更严格监管要求,各方应高度重视节能环保管理能力的系统提升,推动形成以绿色施工为核心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贡献行业力量。

参考文献

[1] 邓燕芳 .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筑节能策略 [J]. 低碳世界 ,2024,14(12):91-93.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4.12.002.

[2] 吴勇 , 倪良永 .BIM 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评估中的应用 [J]. 建筑机械化 ,2024,45(12):158-160.

[3] 李益杰 . 建筑节能保温装饰板应用与碳排放效应分析 [J]. 砖瓦 ,2024,(12):166-169.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4.12.040.

[4] 吴 健 飞 . 建 筑 节 能 检 测 及 节 能 新 技 术 研 究 [J]. 现 代 工 程 科技 ,2024,3(2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