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陈明霞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215200
2022 年艺术新课标实施,聚焦艺术核心素养,体现全面发展人的理念。初中美术教学正从传统碎片化教学转向以大单元设计为核心的整合式教学。大单元教学强调通过主题统领和内容重构,将美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及文化价值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1]。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适应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设计策略,不仅能够提升美术教学效率,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开辟了新方向,顺应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主题、教学目标及深度学习的方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浅议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明确大单元美术教学主题
单元主题是通过提炼具有统领性的内容,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在宏观层面理解美术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单元主题应遵循兼具学科逻辑与学生成长需求。
1. 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梳理与优化配置,将分散的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为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学习单元,聚焦大概念,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艺术素养。以“生活的艺术”这一单元为例,是将欣赏课“中国工艺美术”和设计应用课“器物之美”、“装点生活”以及地方文化课“身边的非遗”整合成大单元教学,围绕“工艺美术是生活艺术”和“传统纹样和色彩”的学习内容,确定“生活的艺术”教学主题,需要学生理解“工艺美术的特征和内涵,如何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从“教技法”到“育素养”的转变,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深化他们对艺术与社会的理解。
2. 主题命名和框架设计。单元教学需要以大观念统领,以基本问题为中心,分课时教学达到素养目标。这一过程需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框架。以“生活的艺术”为例,以“美术反映不同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为大观念,设定了基本问题“工艺美术作品如何承载文化和历史印记?”。单元课时分为《中国工艺美术》、《器物之美》、《装点生活》、《身边的非遗》,以侧重素养目标的不同方面深入学习感受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并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实现知识整合与能力培养。
二、问题驱动的分层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活动以问题驱动,兼顾基础技能与高阶思维,设置递进式任务。这一过程围绕单元主题,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中深化对主题美术的理解。
在“生活的艺术”单元中,基于目标任务的问题“工艺作品在不同时代艺术风格是如何演变的?”、“生活中中式美有哪些表现?”、“传统的装饰风格能否焕发新的时尚气息?”等,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如基础层:临摹传统图案,应用层:设计文化用品纹样,创新层:文创产品设计。
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中,实现“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深度学习。
三、坚持素养导向设计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学目标应超越传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理解力。
以“笔情墨意”这一单元教学为例,确定单元大观念“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完整的技法体系,具有独特的审美”。结合核心素养维度,不同素养层面展开目标设计并指导学习任务。
1. 审美感知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经典水墨花鸟作品,感知水墨画的笔墨韵味、构图规律和意境表达,识别“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传统美学特征。学习任务为描述作品中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效果,分析花鸟画中“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理解自然物象与艺术表达的关系。
2. 艺术表现目标:掌握水墨花鸟的基本技法,通过临摹或写生完成一幅作品,体现对笔墨的控制能力和画面布局的思考。学习任务为运用水墨的浓淡变化表现花瓣、枝叶的层次感,通过留白、疏密对比等手法营造画面空间感。
3. 创意实践目标: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或现代元素,创作具有新意的水墨花鸟作品。学习任务为结合自然写生与主观想象,设计独特的构图形式。尝试通过色彩点缀(如淡彩)或综合材料(如宣纸拼贴)增强画面表现力,在作品中体现对“自然与生命”主题的思考(如环保主题、季节变化等)。4. 文化理解目标:理解水墨花鸟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关联,增强文化自信。学习任务为结合诗词(如“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或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解读作品中的文化寓意。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单元学习中,学生既能掌握水墨技法,又能从文化、审美、创新等角度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围绕基本问题引导深度思考
围绕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策略在美术学科中尤其能激发文化理解与创新思维,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美术的本质与表现方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中国字中国印”这一单元为例,从概念认知、文化理解、价值思辨三个层次设计基本问题“汉字如何通过笔画结构传递视觉美感?汉字形体的演变如何映射中华文明发展轨迹?我们该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平衡 " 守正 " 与 " 创新" ?”针对基本问题,展开课时教学《文字之旅》、《翰墨之情》、《方寸之间》、《书印新韵》,用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建构思维,深度学习。如以甲骨文“永”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字形描绘了什么自然现象?这种造字思维对中华审美观形成有何影响?不同书体的形态特征对应怎样的时代气质?传统文字符号如何变身潮酷视觉语言?”等等,当学生寻找答案时,他们实际在经历" 观察-解构 - 关联 - 重构 " 的完整思维链条,这正是深度学习的标志。而问题驱动的认知迁移,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用传统美学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如将“计白当黑”传统审美应用于现代视觉设计,实现文化基因的创造性延续。
结语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坚持素养导向及引发深度思考,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造力,还促进了其文化理解与综合思维的发展。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大单元教学将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深化实施,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翠莲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 [C]//2023 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
[2] 刘晓婷 .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 , 2023(3):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