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幼儿园大班行为习惯培养探析

作者

马娟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瑞和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100

引言:

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形式、学习要求和生活要求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幼小衔接主要包括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大班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但是还存在着依赖心理。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促进幼儿教育的有效提升。因此,大班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采用多样化手段,借助多种渠道,从多方面出发,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管理习惯、学习习惯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小学生活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幼小衔接视域下培养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1.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教育处于启蒙教育阶段,而小学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体系,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幼小衔接阶段,如果幼儿不接受系统化的训练,进入小学阶段后,很多幼儿就很难快速适应两者之间的转换,无法融入到新的环境中,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十分不利,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大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节奏,为他们更好地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能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强化对生活和学习的责任感,这种责任心将会一直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成为他们今后应对各种挑战的支柱,而且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幼儿将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何管理时间和资源,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这些技能和态度将在他们人生旅程的早期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帮助他们成为更成熟、更有能力的个体。

3. 使幼儿迅速适应环境

实践证明,在幼小衔接阶段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幼儿和没有进行系统化训练的幼儿,在一、二年级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要和幼儿家长达成共识,从注重幼儿的认知体验和内在的行为习惯为出发点,采用更精细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释放内心的动力和学习能力,强化幼儿的内在适应性,在积极向往的力量驱使下,为做好幼小教育的无缝衔接提供更多帮助。

4. 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就当前而言,很多幼儿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感到忧虑,一是担心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其次,担心幼儿从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向标准化学习环境的转变,会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此外,还担心孩子的沟通能力较弱,无法正确地表达自我想法,在与他人沟通时出现冲突。所以,通过幼小衔接,将重点放在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不仅能够提高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水平,而且还能极大地减轻父母的焦虑情绪。

二、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

1. 行为习惯方面的现状

大班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其行为习惯将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特征。但是,目前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现状并不理想。首先,一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自觉遵守纪律,具体体现在活动不遵守规则、吃饭无纪律方面。其次是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例如不会穿衣服,不会叠被等生活技巧,必须由家长及教师不断协助。此外,一些幼儿还存在社交问题,不擅长与他人沟通与合作,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集体中的融入和交往。

2. 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

大班幼儿在学习习惯方面的表现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在活动上表现得比较迟钝,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外,幼儿在学习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主要依靠教师引导、家长督促等。另外,幼儿的时间管理理念和水平比较弱,无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本领与游戏时间,很难达到两者的良好平衡。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三、基于幼小衔接视域下培养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途径

1.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

在幼小衔接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如规则教育、生活习惯培养、社会技能训练等,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幼小衔接阶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和行为水平差异,将幼儿划分为自理能力培养组、规律习惯培养等小组,在此基础上设置基础、提升、拓展三级任务,针对自理能力培养小组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化分层练习活动,鼓励基础层的幼儿扮演“小老师”,检查物品摆放位置,并将错乱的物品摆放正确;提升层进行限时整理竞赛,在竞赛中,幼儿需要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时最短的幼儿获得第一名,超出规定时间的幼儿要接受惩罚;鼓励拓展层的幼儿设计“最佳整理方案”并分享给全班幼儿。此外,幼儿教师还要为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制定三阶段养成计划,在集中强化期,重点训练幼儿 2—3 项核心习惯,如坐姿、倾听;在巩固提升期,增加任务复杂度,如从整理桌面到管理全天物品;在成果展示期,举办“习惯达人”展示活动。

2. 强化时间管理,从容应对小学生活

时间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习惯,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习惯,就很容易在小学阶段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时间管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一日活动还是分组活动中,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给幼儿制造适当的时间压力,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另外,幼儿教师和家长还可以与幼儿共同制订时间表、布置任务,锻炼幼儿的时间管理技能,帮助幼儿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在幼小衔接阶段,强化时间管理培养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将时间管理方案融入其中,如鼓励幼儿签到、到点收纳玩具,潜移默化地强化幼儿的时间感知和守时意识‌,同时制定一日计划表,引导幼儿自主安排学习、游戏和休息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规划能力。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模拟小学课间活动,引导幼儿体验“课间十分钟”,让幼儿感受时间长度并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建议家长在家控制屏幕时间,保护幼儿的视力发育,避免幼儿用眼过度影响专注力‌,帮助幼儿适应规律生活的节奏,为后续适应小学的课程安排奠定良好基础‌。

3. 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是专注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专注力小游戏”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比如拼图,听指令完成任务等。其次,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设置阅读角,投放不同类型的绘本资源,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吸引大班幼儿主动参与阅读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家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打造温暖的阅读角,鼓励孩子自主挑选,并通过讲故事、自制绘本等形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另外,幼儿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忽视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示范引导幼儿仔细聆听,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倾听教师和别人的讲话,还能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室设置“问题墙”,鼓励幼儿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集体讨论寻找答案‌。例如:通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类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此外,幼儿教师可‌利用绘本资源‌,如《大卫上学去》《小阿力的大学校》等绘本,帮助幼儿直观了解小学生活,减少陌生感‌,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应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例如,“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针对‌专注力的训练‌,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沙漏或计时器,让幼儿感受 10 分钟、20 分钟的时长,逐步适应小学 40 分钟的课堂时间‌。此外,设计需要专注力完成的游戏或活动,如拼图、搭积木等,也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关于‌倾听与表达‌方面,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如《大熊有一个小麻烦》等,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家长和教师也应以身作则,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并鼓励他们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通过家园共育,实现幼小衔接

幼儿家长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确保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家园合作平台可以使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协作,借助家园平台,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情况反馈给父母,家长也能将孩子在家的行为与需求反馈给幼儿教师,这样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和需求,共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幼儿园要构建家园合作平台,加深幼儿家长对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共同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大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 [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将重点放在大班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可以增强大班幼儿的自主独立生活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中,为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探索各种有效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和联系,调动双方力量,更好地促进大班幼儿健康成长,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小学。

参考文献:

[1] 左婧 . 聚焦幼小衔接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J]. 名师在线 ,2022(20):94-96.

[2] 刘兰珍 , 张建魁 , 杨俊鹏 .“幼小衔接”视野下的学前班儿童行为习惯教育分析—以《语言》课堂教学为中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1(3).

[3] 张玲 .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J]. 新课程 .2021(42):137.

[4] 杨雯珺.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与研究[J]. 科技风.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