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乐”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故事任务创编及数学思维融合
王嘉欣
广州市番禺区西一小学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然而,课堂上语文知识与数学思维缺乏有效衔接,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受到限制[1]。通过故事任务创编,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与数学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实现学科间的互动与渗透,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融·乐”课堂理念概述
“融·乐”课堂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融合”与“乐学”的统一。“融”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知识内容、学习方式与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整体性理解;“乐”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营造积极、轻松而富有参与感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学习乐趣。该理念注重情境创设、互动交流与多元评价,旨在通过知识、能力、情感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融·乐”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故事任务创编价值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融·乐”课堂理念下,故事任务创编能够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融合。学生通过创作和讲述故事,能够主动投入课堂活动,增加学习动力和参与感 [2]。创编任务不仅让文字学习不再枯燥,还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促进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2. 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创新与表达
故事创编任务要求学生整合知识、构思情节、设计角色,从而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故事创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冲突并组织语言,既锻炼了思维条理性,也提升了创新意识。此外,通过讲述与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叙事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提供有效训练平台。
3. 融合情感体验,促进价值观养成
故事任务创编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更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构思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会自觉融入善良、合作、勇敢等正向价值元素,同时通过观察同伴创作理解多元观点。这种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融合,能够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认知,让语文学习成为塑造人格和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融·乐”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故事任务创编数学思维融合策略
1. 搭建激趣提问支架,激发乐学学习兴趣
故事创编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搭建思维支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巧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理解语文内容的同时,能够将数字、量化关系、逻辑推理融入思维过程,形成跨学科的认知体验。
例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羊圈坏了 3 天,每天有5 只羊跑出去,丢了多少只羊?”学生通过情节理解故事背景,同时计算总数,培养数学逻辑能力。随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创编故事,增加类似数量、时间等元素,引导学生在故事构建中自发思考数字关系与解决方法,使语文故事创编与数学思维自然融合。
2. 构建解惑纠错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故事创编过程中,教师强调即时纠错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培养严谨思维和反思能力。通过引入数学思维元素,学生在发现逻辑或数量错误时能够及时修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3]。
例如,在《望洞庭》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问题:“湖面长 10 公里,水位每天上涨 0.5 公里,3 天后水位多高?”学生在分析故事中描述的景象时,结合计算练习,发现并纠正计算误差。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类似故事任务,让学生在创作中主动检查数字、顺序或逻辑关系,既锻炼语文表达能力,也强化数学思维训练,提高整体课堂效率。
3. 优化故事创编任务,融合数学教学思维
教师在故事任务设计中,将数学思维嵌入故事情节和任务要求,使学生在创作故事过程中自然运用数量关系、空间感知和逻辑推理,培养多层次思维能力。任务优化不仅关注故事完整性,也兼顾数学思维训练。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创编故事时设计小女孩卖火柴数量变化或金额计算:“第一天卖 3 盒火柴,每盒 2 元,第二天卖 4 盒,每盒 3 元,总收入多少?”学生在创作故事时思考数学关系,调整故事情节使数字逻辑合理。通过这种方式,语文创作和数学思维相辅相成,学生既锻炼文学表达,又提升数学推理能力。
4. 设计故事教学情境,促进学科教学融合
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创设与故事相关的跨学科任务,使语文与数学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赵州桥》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故事情节:“桥长 300米,如果分 3 天修建,每天修建多少米?”学生在故事创作中加入桥梁长度、建设过程等数量信息,通过计算和推理,使故事更加合理。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创作成果,并分享解决方法,使语文表达与数学思维贯通,形成情境化、融合化的学习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融·乐”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故事任务创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为数学思维的自然融入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故事情境的设计和任务创编,学生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数量分析等方面得到同步锻炼,实现学科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与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创作与探究中主动学习、反思与改进。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更多跨学科融合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持续支持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彭晶 , 曹广福 . 跨学科视域下的文理交融——谈谈语文的思辨性与数学的人文性 [J].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23(5):18-23.
[2] 伍敏 , 柳大勇 . 学科融合 , 让数学思维 " 飞远点 "[J]. 四川教育 ,2024(20):44-44.
[3] 黄秋林, 陈水佳. 扣紧语文阅读思维搭建小学数学课堂[J]. 互动软件, 2023(5):3919-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