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机制研究

作者

张生旺 赵亚洁 张军

青海盐湖元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格尔木 816099

特种设备所处工作环境往往比较复杂,其运行条件也相当苛刻,而且有部分设备长时间都是处在高负荷以及高压力这样的状态下,这就致使它的安全风险明显加大。按照相关统计数据来看,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事故出现频繁,给社会以及企业都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搭建起完备的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方面的机制是极为紧迫且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

1.1 风险辨识

在确定风险源后,对其所包含的具体风险予以准确辨识是极为关键的环节。风险辨识范围要涵盖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方面。为了能让企业更加高效地开展风险辨识工作,相关标准里常常会给出针对不同因素的具体分析指引。风险引发后果主要有人生伤害、财产损失、人员滞留等等情况,而且因为承压类及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特点并不一样,所以它们引发后果的方式以及严重程度也存在着差别,所以有必要对这二者展开区别分析。

1.2 风险评价及分级

风险评价属于对已辨识出来的风险予以量化评估的一种过程,重点围绕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两个关键要素来展开相应的分析与评价工作。当下,常用的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方法包含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等。不同的评价方法都有着各自独有的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适用范围,企业能够依据自身实际的情况以及具体需求去做出合理的选择。当完成风险评价后,需要依照评价所得到的结果针对风险来实施分级操作。风险分级一般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把风险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划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以及低风险这四个不同的等级。借助于科学且合理的风险分级方式,能够让企业十分清晰地知晓各类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制定出相关的风险管控措施。

二、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2.1 隐患排查治理分类分级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能够依照隐患产生的直接缘由,划分成设备隐患、人员隐患、管理隐患以及环境隐患四类。就设备隐患来讲,其主要涵盖了设备本体出现的损坏情况、产生的磨损现象、遭受的腐蚀问题,还有安全附件失去效用、仪表不够准确等状况;人员隐患方面,则涉及作业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出现无证上岗的情况,以及管理人员有失职渎职之类的问题;管理隐患所包含的内容有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执行时落实不到位,还有监督检查机制不够健全等情况;环境隐患包含着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不符合安全方面的要求等情形。

2.2 隐患排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必要构建起完备的隐患排查制度,要把排查的主体、内容、方法、频率以及要求等都明确下来。排查主体方面,得让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还有其他相关人员都包含在内,以此来保证排查工作能具备全面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排查内容上,要让其覆盖到特种设备的本体实际状况、安全附件以及仪表的运行具体情况、设备的维护保养相关记录、人员的操作具体行为、安全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等诸多不同方面。排查方法,可以将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结合起来运用。在展开排查工作的这个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存在隐患,就得及时做好记录工作,要细致地去描述隐患所处的位置、呈现出来的现象、可能引发的后果等信息,并且要依据规定好的程序去进行报告。

2.3 隐患治理

当把特种设备所存在的隐患排查出来以后,使用单位得依照所谓的“五定”原则去处理,这里的“五定”具体指要确定负责整改的人员、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定下整改完成的准确时间、安排好整改所需的资金、明确负责整改验收的人员,并且要及时对隐患加以治理。要是遇到一般的隐患,能够马上整改的就即刻着手整改;要是没办法立刻整改,那就得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计划,把整改的期限以及防范的措施都清晰地明确,以此来保证在整改的这个时间段内设备可以安全地运行。

三、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机制的协同运作

3.1 信息共享

在风险分级管控这一过程里面,所识别出来的诸如风险源、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信息,能够给隐患排查工作给予极为关键的依据。从事隐患排查的相关人员,可以依照所获取的风险信息,有目的性地着重针对那些处于高风险状态的设备以及部位去展开排查行动,如此便使得排查工作效率以及精准程度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期间所察觉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隐患信息,同样也可以反馈到风险分级管控的这个环节中,进而对风险评估所得到的结果予以修正与完善处理,以便能够及时地对风险管控措施做出恰当的调整。

3.2 流程衔接

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这两项工作,在流程方面理应做到相互衔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风险分级管控最终得出的结果,能够成为制定隐患排查计划还有方案的重要依据,要依据风险所划分出来的等级去明确排查工作的重点所在以及开展排查的频率高低。在经过隐患排查后所发现的隐患,待其经过治理流程后,还需要针对治理所达成的效果展开相应的验证工作,而这一验证的结果又会对风险等级的重新评定产生影响。要是隐患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那么风险等级便极有可能会出现降低的情况;相反,倘若隐患治理得不够彻底或者又有新的隐患,那么风险等级就有可能会升高。凭借着这种在流程上所实现的紧密衔接状态,便可达成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予以动态管理的目的,从而确保相关设备自始至终都处在安全且能够被有效控制的状态中。

结论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这两种机制,是保障特种设备可以安全运行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它们在预防并减少事故出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朝着稳定方向发展等有无法被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确定风险源,精准地对风险加以辨识,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评价以及分级,有效地落实风险管控举措,同时还要全面且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各项工作,进而让这二者能够协同运作起来。在此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方面的领导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的落地施行,如此一来,便能够较为显著地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以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薛德师 , 许永坤 , 辛建成 . 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控制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河北企业 , 2025(1):78-81.

[2] 周建福 . 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市场监督管理 , 20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