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蜜瓜产业发展现状及价值链升级策略
王惠君 孙妍 吴海江
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24;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商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引言: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作为我国重要的热带农业产区[1],自 1996 年佛罗镇首次引种蜜瓜以来,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蜜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乐东凭借独特的光热资源和反季节生产优势 [2],创造了“冬春蜜瓜”的产业奇迹——每年10 月至次年5 月,全国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0%,被誉为“中国蜜瓜之乡”。种植面积超 13333.4 公顷,年总产量达 49.7 万 t,年产值约 28 亿元,占据全国冬季蜜瓜市场份额的 80%,1公顷均纯利润可达 60000-48000 元,成为当地农民高效益农业产业。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乐东蜜瓜产业面临产业链现代化升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遭遇种源依赖、加工短板、品牌溢价不足等挑战。如何依托“南繁硅谷”的科研优势,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从“产量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命题。
本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解构乐东蜜瓜产业的增值环节与瓶颈因素。研究创新点在于将传统农业产业分析与现代产业链治理理论相融合,提出“科技赋能 + 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模型,为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范式。具体研究框架包含:产业现状诊断→价值链解构→升级路径设计→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闭环研究逻辑。研究数据来源于涉农企业报表及农户抽样调查,确保分析基础的客观性与时效性。
1 乐东蜜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与空间布局
乐东蜜瓜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集群效 种植区域高度集中于佛罗、黄流、尖峰、九所、利国西部乡镇。其中佛罗镇作为核心产区,种植面 4 年佛罗镇蜜瓜产量 30.1 万 t,年产值约 20 亿元,被誉为“中国冬春蜜瓜第一镇” 作模式(头茬 10-12 月、 二茬 1-3 月、三茬 4-5 月),单茬公顷产可达 75000-103500 斤, 破 30 万元。在政府引导下,乐东正推进“蜜瓜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建设,整合 5 镇 划总面积 13333.4hm2,构建“生产 + 加工 + 科技”一体化产业带。这种空间集聚不仅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技术扩散和专业化分工
表1 :2024 年乐东蜜瓜核心产区生产指标(数据来源于农业局)

1.2 生产经营主体结构
乐东蜜瓜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多元主体协同格局。龙头企业如海南富友种苗公司等,依托南繁科研优势开展种苗研发与订单农业。富友种苗建有13.33 公顷种子研发基地,年试验新品种100 余个,其“耀瓏 25 号”[4] 蜜瓜因耐裂性强、品质稳定,已在全国多省推广。合作社作为纽带,整合散户资源实现标准化生产。佛罗镇民贵合作社通过3455 万元扶贫资金与企业合作,2024 年预计分红246 万元,惠及脱贫人口。农户层面则呈现分化态势:种植大户(3.33 公顷以上)多采用自营大棚,年收入可达百万元;小农户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参与产业链,如金钱树套种模式户均增收 4.2 万元。这种结构既保障规模效益,又实现小农户包容性发展。
1.3 科技支撑体系
乐东蜜瓜产业的核 种优势突出。依托国家南繁育制种基地的地缘与 “纳斯密”等优质蜜瓜新品种 效产学研融合模式。新疆农科院在求 术指导,企业以高于市场价 1 元 / 斤的 同步推进的设施化升级是品质保障 智能温控系统普及率超 70%。 长环境的精准调控,确保乐东蜜瓜在糖度、大小、 端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2 乐东蜜瓜产业发展问题
2.1 价值链环节增值失衡
乐东蜜瓜产业的价值分布呈现典型的“微笑曲线”特征,但各环节增值能力失衡。通过抽样数据测算,各环节价值占比为:种苗研发(25%)、种植生产(30%)、加工储藏(10%)、品牌营销(35%)。高附加值环节集中于产业链两端,但乐东在种苗和品牌端的掌控力明显不足。
(1)种业研发环节:虽拥有海南富友等企业,但核心种质资源库建设滞后。2023 年西甜瓜采购大会展示的1162 个品种中,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仅占15%,且多集中于中端市场。
(2)生产种植环节:规模效益显著但面临可持续挑战。佛罗镇连续种植 20 年后,土壤连作障碍爆发,发病率达30%,迫使农户增加化肥投入,推高生产成本15%。标准化生产水平参差。
(3)加工流通环节:冷链覆盖率仅 45%,采后损失率高达 18%。缺乏产地预冷与分级包装设施,导致果品商品化低,与海南自贸港“海南鲜品”标准存在差距。
(4)品牌营销环节: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混乱,未建立分级授权制度。电商渠道虽拓展至“吃货助农”、盒马鲜生等平台,但缺乏消费大数据分析,未能形成精准市场定位。
2.2 核心瓶颈识别
基于价值链分析,乐东蜜瓜产业升级面临四大关键瓶颈:
(1)种源“卡脖子”问题:南繁科研就地转化率不足 30%,山东科丰、新疆农科院等机构的新品种多在原属地转化。乐东本土企业育种投入强度仅占营收的3.5%,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社覆盖农户比例约 45%,订单农业占比仅 30%,导致市场价格波动传导迅速。2024 年3 月收购价暴跌至1.2 元/ 斤,部分农户亏损弃种,暴露出产业链风险缓冲机制缺失。(3)加工价值链断层 全县尚无密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初加工以贴牌代工为主 加工环节增加值仅占金
(3)加工价值链断层:全县尚无蜜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初加工以贴牌代工为主。加工环节增加值仅占全
产业链10%,远低于国际先进产区25% 的水平。加工技术储备不足,如酶解取汁、非热杀菌等关键技术尚未突破。(4)品牌溢价未释放:消费者调研显示,乐东蜜瓜品牌认知度仅为新疆哈蜜瓜的 1/3,高端礼品市场份额被日本网纹瓜占据。跨境电商渠道开发不足,2023 年出口量不足总产1%,未能利用自贸港“零关税”政策红利。
3 解决对策
3.1 突破种业研发瓶颈
构建“南繁硅谷 - 企业 - 基地”三位一体的种业创新体系。建设乐东南繁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抱孔洋)配套服务区,设立蜜瓜种质资源库, 等科研机构常驻团队。建立品种权交易平台,推广“研发收益分成”模式。实施联合育种攻关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抗裂性、耐储运、高糖度等性状,并针对功能性健康食品 完善良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化育苗工厂,推广“商品苗供应 + 技术服务”套餐,建立品 通过地头观摩会、农民田间学校加速良种普及。
3.2 弥补加工与流通短板
在佛罗镇规划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中心,配备分选包装、预冷贮藏、检测认证功能,引进智能分选线实现优质优价。构建产业大数据中心,部署物联网设备监测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等数据,结合消费洞察生成种植决策模型,避免同质化竞争。针对加工短板,联合中国热科院研发蜜瓜多糖提取物、发酵果蔬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共享加工厂为中小农户提供代加工服务。
3.3 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
实施“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商标”双轨制,制定《乐东蜜瓜分级标准》,按糖度、果型等指标划分等级并对应不同价格体系。签约网红主播开展“基地直播”,构建‘南繁育种 + 热带蜜瓜’品牌叙事体系。利用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在莺歌海港设立蜜瓜出口集散中心,与泰国、越南等建立“互换种植”模式,实现全球全年供应。引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对标国际标准推行全程管控,进入新加坡、香港等高端市场。
3.4 提升组织化与抗风险能力
推广“企业 + 庭院经济”模式,提高合作社覆盖农户比例和订单农业占比。建立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对因台风、旱涝灾害导致的绝收提供补偿,增强产业韧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佛罗镇“积分制分红”模式,将产业分红与环境卫生、技术采纳等挂钩。
4 发展路径设计
4.1 构建全价值链升级路径
以“种业创新 - 数字供应链 - 三产融合 - 国际布局”为主线,推动乐东蜜瓜产业向质量效益转型。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生产、加工、科技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深化产学研转化,发展订单农业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精准化和市场化水平。
4.2 推动三产融合与价值延伸
打造蜜瓜主题农旅综合体,在丹村建设蜜瓜文化博览园,开发观光采摘、DIY 果酱制作等业态,带动二次消费。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通过“农业 + 文旅 + 康养”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和价值提升。
4.3 深化国际布局与政策协同
把握海南自贸港政策机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建设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枢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强化政策协同机制,构建“省级统筹 - 县级实施 - 镇级落地”的三级政策支持体系,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实施土壤修复和绿色能源计划,增强产业可持续性。
5 结语
本研究系统解构了乐东蜜瓜 临种源依赖 板与品牌认知不足等瓶颈,并提出以科技赋能和制度创新 链治理—政策适配”融合框架,丰富了农业产业升级的理 供了可操作的策略体系。然而,研究仍存在 定局限性: 域比较 二是政策实施效能尚待实证检验,需跟进评估机制设计; 步深化研究。后续可围绕价值链韧性、绿色低碳转型等方向展开探索, 为乡村 战略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月光 , 林东 . 乐东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速崛起 [N]. 海南日报 ,2020-05-11(A01).
[2] 古洁 . 海南乐东蜜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J]. 中国热带农业 .2022(107):30-34
[3] 夏玲 , 梁昕景 , 王学林等 . 海南地区网纹甜瓜高效栽培技术 [J]. 温室园艺 .2020(8):28-34
[4] 曾超锋 , 钟业文 , 黄建祥等 .' 海南耀珑 25 号哈密瓜的大棚栽培技术初探 .[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0):308-312
[5] 黄建祥、曾超锋等. 海南大棚哈密瓜规范化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2018(6):91-94王惠君(1981-1),男,山西平原,硕士,副研究员,副总经理三亚 ,572024,研究方向:种质资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孙妍(1978-3),女,山东烟台,博士,教师,教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 研究方向:经济学吴海江(1983-5),男,海南儋州,本科,高级农艺师 ,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南繁CRO 服务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开发与研究
基金项目:甜瓜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及示范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