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

杨培锦 周关南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00

一、引言

远洋船舶是全球贸易运输关键载体,主机稳定运行关乎船舶航行安全、运输效率与经济效益。主机故障会致船舶停航、经济损失及海上安全事故。高效精准的主机故障诊断技术是保障船舶可靠运行的核心。随着科技发展,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探究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航运业意义重大。

二、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现状

(一)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型传感器为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提供数据基础。高灵敏度、低功耗、小巧的传感器大量部署在主机关键部位,如气缸、曲轴、轴承等,能实时精准捕捉主机运行的振动、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变化。例如,振动传感器可感知异常振动信号,温度传感器能监测温度异常。在某大型远洋货轮上,高精度振动传感器提前预警主机轴承轻微磨损,避免严重事故。

(二)人工智能技术崭露头角

机器学习算法在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尝试。监督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等,借助大量已标注的主机故障数据进行训练,构建故障模式与特征参数之间的精准映射关系。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的特征提取与模式匹配,实现故障类型的快速准确识别。无监督学习算法如聚类分析,则能在海量未标注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故障模式与异常点,为发现新型故障提供可能。某航运公司利用 SVM 算法对主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 90% 以上,有效减少了因燃油系统故障导致的船舶停机时间。

深度学习以其强大的特征自动提取与复杂模式识别能力,在主机故障诊断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卷积神经网络(CNN)能够对主机设备的图像数据(如红外热像图、振动波形图等)进行高效处理,准确识别图像中的故障特征,在检测主机部件表面裂纹、磨损等故障方面表现出色。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种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擅长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可对主机运行参数的时序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预测故障发展趋势。例如,通过 LSTM 网络对主机曲轴箱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建模,提前一周准确预测出因活塞环磨损导致的压力异常升高,为船舶维修争取了充足时间。

(三)大数据技术助力分析

远洋船舶主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产生海量数据,涵盖设备运行参数、历史维修记录、环境条件等多源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数据得以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数据清洗、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够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设备故障规律。例如,将主机的油耗数据与负载、转速等参数进行关联分析,可判断主机的燃烧效率是否正常,进而诊断出燃油喷射系统或进气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某国际航运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旗下数百艘船舶主机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工况下主机常见故障的发生概率及关联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维护计划提供了有力依据,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

(四)故障诊断系统的集成应用

目前,众多船舶企业开始采用集成化的主机故障诊断系统。这些系统整合了传感器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诊断决策等多个功能模块。例如,三星重工自主研发的船舶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SVESSEL®CBM,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可在虚拟空间远程监测实际航行船舶主机的振动及电流信号,对设备运行状态及故障进行诊断,提前制定维修保养计划,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该系统已在多型船舶上应用,有效提升了船舶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三、面临的挑战

(一)船舶系统复杂性带来的难题

远洋船舶主机系统结构复杂,包含众多相互关联的部件与子系统,故障产生往往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故障类型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故障征兆,增加了故障准确诊断的难度。例如,主机的振动异常可能是由轴承磨损、不平衡,也可能是因船体共振或螺旋桨故障引发,如何在复杂的故障表象中精准定位故障根源,对现有诊断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数据安全与质量问题

在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过程中,数据安全面临诸多威胁,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可能导致主机故障诊断数据的丢失或被篡改,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船舶运行环境恶劣,传感器易受电磁干扰、海水腐蚀等影响,导致采集的数据存在噪声、缺失或错误,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进而降低故障诊断

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三)跨学科知识融合的需求

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当前,相关技术人员往往仅精通某一领域,缺乏跨学科知识与技能,难以全面应对故障诊断中的复杂问题。例如,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模型时,既需要机械专业知识理解主机故障机理,又需要计算机与数据分析知识构建有效的算法模型,跨学科知识融合的不足制约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未来,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将向更高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算法不断优化,实现故障智能预测与预警。构建精准故障预测模型,提前数月甚至数年预测主机关键部件剩余寿命,为维修与备件采购提供准备时间。智能诊断系统具备自我学习与自适应能力,可根据运行环境与工况变化自动调整诊断策略,提高准确性。

(二)多技术融合创新

船舶主机故障诊断将融合物联网、5G 通信、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物联网实现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分析;5G 保障数据高速低延迟传输,满足实时诊断需求;区块链确保数据安全、不可篡改与可追溯,提升可信度。此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进一步发展,综合利用多种传感器数据,实现全方位、精准诊断。

(三)远程诊断与协同维护

借助先进通信技术,远洋船舶主机远程诊断将成常态。岸基专家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实时获取运行数据,远程分析故障并指导维修。构建全球船舶维修协同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缩短维修周期,提高运营效率。例如,船舶主机故障时,岸基专家可通过系统给出维修方案,协调附近港口维修资源维修。

(四)标准与规范的完善

随着技术发展,相关标准与规范将逐步完善。国家与行业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故障诊断流程与方法标准,确保数据兼容性与诊断结果可比性。同时,建立健全评估体系,科学评估诊断技术与系统性能,推动技术规范化发展。

五、结论

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在当前已取得显著进展,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保障船舶主机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技术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在应对船舶系统复杂性、保障数据安全与质量、促进跨学科融合等方面持续努力。展望未来,技术将朝着智能化、多技术融合、远程诊断与协同维护以及标准化方向深入发展,为远洋航运业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航运企业、科研机构与相关部门应紧密合作,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共同推动远洋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董庆丰 , 张志刚 , 鹿佳 , 等 . 远洋船舶主机低负荷下燃烧工况优化研究 [J]. 舰船科学技术 ,2018,40(05):108-111.

[2] 熊兵 , 顾含 , 董庆丰 , 等 . 某远洋船舶主机缸头漏水故障分析与排除[J]. 航海技术 ,2017,(02):55-57.

[3] 胡贤民 . 利用船舶主机余热进行吸附式空调制冷可行性研究 [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4(02):25-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