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实践探究
张玉虎 杜晓谊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信阳市 465200
引言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展现教学成果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重要舞台,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技能大赛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参赛选手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文章从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了可行性选手培养策略,以期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竞赛成绩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借鉴。
一、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实践价值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训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几个层面: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有计划的培养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参赛选手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在高强度培养和竞赛历练中,强化学生化解复杂问题和处理突发状况的本领,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专业建设方面看,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置贴近行业前沿技术和企业实际需求[1]。院校在培养选手的过程中能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并能在此指导下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建设契合产业需求,增强专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实践方法
(一)推行阶梯式分层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竞技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参赛选手的培养需要考虑基础夯实和能力拔高两个方面。阶梯式分层培养模式是根据运动员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系统培养来达到精准培养的目的。这种模式把培养周期分为基础强化、专项突破和综合实战等核心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清晰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以保证运动员能力阶梯式地稳定提高[1]。
基础强化阶段以竞赛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规范操作为主线,以标准化的课程学习和基础技能的反复操练来帮助参赛选手构筑知识和技能根基。比如,对机械制造类的赛项组织参赛选手开展机械制图规范培养、基础零件加工操作练习等,以保证学生对基础工艺流程的熟练运用。专项突破阶段再按照赛项考核模块的不同,分为数控编程、精密装配几个技能专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养。通过介绍企业真实案例和复杂任务来指导参赛者克服技术难点,提高专项技能熟练度和创新性,综合实战阶段重在模拟实际竞赛环境,以多轮次、高强度模拟比赛培养运动员临场应变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同时,结合模拟赛的成绩和表现为参赛选手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提升方案以查缺补漏。此外,分层培养还体现在选手分组上,根据其潜力与进步速度动态调整组别,形成“以优带新,互为促进”的良性竞争氛围,保证不同层次的运动员都能够在合适的培养节奏下取得能力突破并最终满足大赛的竞技要求。
(二)建设“学校--企业--比赛”协同培养网络
职业技能大赛所具有的行业属性和实践导向决定其单一主体培养很难适应参赛者的发展需要,建设“学校--企业--比赛”合作培养网络,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大赛的标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三方的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培养生态,是增强选手竞争力的重点途径[3]。
作为培养主体的学校担负着基础理论教学、基础技能培养和日常管理的重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大赛考核内容等措施,达到“课赛融通”的目的,形成一支由专业教师和技能大师组成的校内指导队伍,对参赛选手进行理论和技术指导。企业深入参与到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紧贴行业前沿和丰富实践资源等优势。作为兼职导师的企业技术骨干带来了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实践经验;为运动员提供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这样一个实践场所,使运动员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复杂的技术难题,增强了运动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以保证运动员的技能培养和岗位需求的对接,大赛主办方又通过颁布赛项规程、技术标准和评分细则等方式来指明培养方向。学校和企业根据比赛的要求对培养内容和模式进行了调整,让参赛选手事先适应比赛的规则和考核重点。另外,三方可以共同进行师资培训和技术研讨,以推动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如,定期举办校企教师参加大赛技术解析会等,促进指导团队了解和掌握赛项。通过“学校--企业--比赛”合作,突破资源壁垒,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从技能培养到竞赛实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养链条,提高了参赛选手各方面职业素养和竞赛水平。
(三)建立动态化的选手发展评估机制
科学、全面地进行评价,是确保选手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动态化的运动员成长评估机制着眼于运动员能力发展,通过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全流程收集和分析来实时追踪运动员的成长轨迹,为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个性化指导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培养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一机制建构了多元评估的指标体系,涉及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多个维度。专业技能评估围绕大赛的评估重点,以实操测试和作品评审的形式对参赛者的技能水平进行量化;理论知识评估通过线上答题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考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运用能力;心理素质评估是借助于心理测试和模拟压力场景来对运动员抗压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进行评价;团队协作评估是以小组任务的完成来检验参赛者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目标定位、选拔机制、培养体系、师资建设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相互配合。通过科学培养策略,既能促进参赛选手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顾然.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英语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21,42(07):125-126.
[2] 王晓阁, 芮雪琳.高职高专中药炮制技术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索[J]. 科技风,2023(21):40-42.
[3]刘南威.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探研[J].成才之路,2025(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