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美润心,以德塑行:小学音乐课堂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实践探索

作者

洪艳红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单位邮编:3610000

前言: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是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审美、文化自信的关键,需要确保教学工作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价值。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影响下,以往教师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关注传授音乐课程知识,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演唱与演奏,缺乏综合性的素养培养。这使得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培养,需要做出针对性教学优化。基于此,教师要主动优化教学模式,积极配合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措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的必要

(一)能够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为发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改变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建设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的措施实践方面深入,教师能开发教材、社会与互联网等多个方面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等措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以此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从根本上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美育、德育价值,改变以往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1]。

(二)可以有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成长而言,教师主动运用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的措施,改进小学音乐课堂,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能提升音乐教学质量。而且做到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旋律,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美育与思政结合的形式,针对性引导学生思想,强化其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质,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作用。基于此,改变以往教学的不足之处,推动学生思想品质、音乐素养等不断成长,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育人要求,为其今后的素养发展提供助力。

二、基于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措施(一)综合利用教材资源优化课堂

在全面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以往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主动融合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开发、利用教材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基于课堂教学优化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知识同时,解析音乐的旋律变化、讲解主要的音乐节拍特点。并且从音乐学习的方面拓展,让学生能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感受音乐文化的特点[2]。以此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率,充分运用音乐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确保学生能获得音乐素养、思想品质综合性培养。

如教师指导《渔舟唱晚》的音乐学习,积极挖掘“音乐中表达的对家人团聚、丰收喜悦的情感”特点,加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按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学习音乐中的旋律变化等知识内容,并且感受音乐节拍变化的特点。然后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喜悦、欢乐之情,促使其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学会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结合立德树人渗透德育元素

依据新课标的思想要求,教师为建设高质量的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的措施,要积极融合立德树人理念。以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主动渗透德育元素到音乐课堂,使得音乐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在学习音乐课程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从音乐学习与德育渗透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其道德素养。从而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挥教学的作用,建设能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课堂。

如进行音乐《雨花石》的乐曲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歌唱、实践锻炼,讲解音乐创作的背景,解析音乐中倚音、切分音等知识的运用方式。从音乐的学习与歌唱练习拓展方面深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其能感受到音乐中对于先烈奉献精神的歌颂。通过音乐学习的拓展,促使学生逐渐受到音乐中思想、情感的渲染,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对先烈更加尊敬。

(三)配合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针对以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全面优化音乐教学,建设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教师要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基于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结合的方式,拓展课堂内容同时,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使得学生能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文化特点。依靠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驱动学生学习、欣赏不同的音乐节奏,提升其乐感、节奏感,促使其对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以此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3]。

如实际指导《丰收的节日》的音乐学习,教师结合传统文化中对于丰收庆祝的各种仪式,感受不同民族庆祝丰收的文化特点。依靠综合性的课堂学习指导,加上课堂舞蹈视频观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针对性拓展其知识视野,使得学生能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形成优秀的文化素养。通过个性化教学规划,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音乐审美。

(四)基于欣赏教学加强综合素养

为建设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还要针对欣赏教学实践的情况,加入合作学习指导方法,驱动学生合作欣赏各种音乐作品。依据趣味性的音乐合作欣赏、探究,有效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思想,逐步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等措施,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其音乐审美、音乐素养与思想品质。基于此,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做好德育与美育的融合优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如教师针对《乡间的小路》的音乐学习,引领学生合作、欣赏乐曲的效率、节奏变化。在音乐赏析、合作讨论方面拓展,探讨音乐中表现的乐观、向上精神,针对性感受音乐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合作讨论引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有效强化其音乐鉴赏能力、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成长而言,合理的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实践的方式,加强学生综合素养,能落实新课标教学思想。而且通过充分挖掘音乐教材育人资源,课堂积极渗透德育元素实践,运用传统文化拓展教学内容等措施,可以加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然后加上欣赏教学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自信与音乐素养。从而改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美育与思政一体化培育的方式,针对性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29):139-142.

[2]王珏.呼和浩特新城区X 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上官潇雪.思政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11):90-92.

项目基金:福 建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常 规2024 年度 “新课标导向下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研究” FJJKXX2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