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

韦明壮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中学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47100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评价反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课文《中国石拱桥》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评价反馈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促进,目的是通过评价反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国石拱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说明文,作者茅以昇通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成就,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篇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涵盖了多种说明方法,具有说明文语言的普遍特点,是进行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理想素材。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评价

(一)文化自信的培养

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成就,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从而激发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形式美和结构坚固,进而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文化意义。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学生通过回答,教师可以评估其文化自信的培养情况。

(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并能在特定场景中正确运用。此外,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也是重要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方式: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用“推崇”“巧妙绝伦”“惟妙惟肖”等词语描述一座现代桥梁,既巩固了词汇,又锻炼了表达能力。教师通过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通过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顺序,讨论作者为何先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

审美创造是语文教学的高级目标。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生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等优美语句,讨论这些语句如何体现石拱桥的形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批改,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如中国石拱桥的图片、视频和作者茅以昇的生平介绍。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石拱桥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课前准备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的反应,了解他们对石拱桥的兴趣程度。

(二)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文章,勾画出关键语句,回答“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观看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第二集《中国桥》的作业,要求学生关注其中一座桥,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介绍,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评价方式: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三、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通过反馈优化教学策略。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评价方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和项目作业进行终结性评价。

评价方式:例如,设计一份测试卷,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三)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与互评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评价方式: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发言,提出改进建议。在作业批改中,学生可以自评作业,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这种评价,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我认知,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教学评价是否及时。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改进建议:可以增加课堂互动的时间,设计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例如,可以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一体化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教师能够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设计更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课堂互动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设计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能够提升教学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茅以昇. 《中国石拱桥》. 初中语文教材.

2. 《超级工程Ⅱ》第二集《中国桥》. 纪录片.

3. 王丽. 《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

4. 李明.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

5. 张华. 《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研究》. 教育研究,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