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运用探讨

作者

申娜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 010020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与演奏演唱技巧,更在于培育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及文化认知水平。但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侧重知识灌输而轻视情感体悟”“注重技能训练而忽略兴趣培育”的问题。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学校仍以固定教材为核心导向,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日渐薄弱。由此可见,深入探究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构建生活场景,唤醒情感共鸣

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根本源泉,将生活场景融入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进一步强化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以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为例,这首作品生动描绘了夏牧场的秀丽风光与牧民的幸福生活图景。

在教学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可精心搭建与夏牧场相关的生活场景。在课堂环境布置上,可在教室四周悬挂色彩明快的夏牧场风景图片:辽阔的草原如同翠绿的地毯绵延铺展,洁白的羊群恰似散落的珍珠点缀其间,巍峨的雪山闪耀着纯净的光芒,与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进入正式学唱环节,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引导他们感受旋律中描绘的画面与传递的情感,并适时提出问题:“大家在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以此促使学生专注捕捉音乐细节。听完歌曲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听到了羊群的叫声,好像看到它们在草原上快乐奔跑”“我仿佛看到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之后,教师逐句指导学生学习歌词与旋律。学习歌词时,结合之前搭建的生活场景讲解词句含义。例如在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歌词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草原上,微风轻轻吹拂,原本被青草遮挡的牛羊逐渐显现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领会歌词所描绘的景象。

二、开展乐器演奏实践,强化音乐技能水平

乐器演奏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与创新思维。以我校竖笛校本课程为例,在竖笛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丰富多元的乐器演奏活动。在课程起步阶段,教师着重开展竖笛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教学,向学生系统介绍竖笛的结构组成、发声原理、标准吹奏姿势及科学呼吸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吹奏技巧。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及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在吹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吹出清晰的单音。​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曲目演奏实践。依据学生的吹奏水平与兴趣偏好,挑选《小星星》《欢乐颂》等简单易操作的曲目,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与演奏。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节奏把控、音准精度与音色表现,通过调整音量强弱、演奏快慢等方式,传递音乐蕴含的情感。此外,学校会定期组织竖笛演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演奏成果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增进交流互动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体验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音乐排练、音乐研讨等活动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互动能力。以合唱排练活动为例,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嗓音条件与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排练工作与协调小组成员关系。在排练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合唱曲目,深入分析歌曲的节奏、音准、和声等要素,共同探讨如何更精准地展现歌曲的情感与意境。通过小组合作排练,学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合唱技巧,还能学会与他人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与责任意识。在音乐研讨活动中,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何解读这首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具有哪些独特之处?”等,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围绕问题充分发表见解,分享个人观点与看法,通过交流研讨拓宽思维视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进而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家校联动,开展“家庭音乐寻宝”实践活动

在校本课程学习“乐器认知”单元时,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常见乐器(如钢琴、吉他、笛子)的外形、音色及演奏方式后,布置“家庭音乐寻宝”任务: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家中寻找“可发声的物品”,既包括正式乐器(如家长的吉他),也包括日常用品(如碗、筷子、水杯),并探索这些物品的发声规律(如用不同力度敲击碗会产生不同音色)。学生需用照片或视频记录“寻宝”过程,标注物品名称、发声方式及音色特点,课堂上教师组织“音乐寻宝分享会”,让学生展示成果并模拟演奏(如用筷子敲击碗演奏简单节奏)。这种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家庭场景中主动探索音乐元素,还能借助家长的引导提升观察能力与创造力,让音乐体验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无疑是一次具备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探索。通过上述实施路径,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参考范例。未来,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技术融合、家校协同、文化传承等新方向,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完善课程设计,推动小学音乐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梦珣 .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运用分析 [J]. 艺术评鉴 .2021,(24).

[2] 苏晓瑞 .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运用探讨 [J]. 科学咨询 .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