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唐礼钊
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81
引言
高支模施工属于土建工程里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大跨度以及高净空结构的施工安全和质量起着保障作用,在建筑工程朝着复杂化与大型化不断发展的当下,高支模体系所有的稳定性、承载能力以及施工规范性变得越发关键起来,该施工过程涉及多个专业之间的协同作业,技术要求较高且风险点众多,一旦管控出现不当情况,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一、土建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
(一)模板设计与选型
模板设计要结合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以及施工环境来开展,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实施专项设计,优先选用强度较高、刚度较好的覆面竹胶合板或者钢模板,保证面板厚度不小于 15mm ,模板拼接的地方要设置密封胶条来防止漏浆,阴阳角运用专用模角进行加固,选型的时候要考虑周转次数以及经济性,对于异型构件采用定制模板。设计完成之后要经过技术部门审核,重点验算模板的承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保证可契合混凝土浇筑时的受力要求。
(二)支撑系统设计与施工
支撑系统要依据模板荷载来计算立杆的间距、横杆的步距以及扫地杆的设置情况,一般会采用碗扣式或者盘扣式钢管支架,立杆的底部应当设置可调底座并且垫上木垫板,以此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大于或等于 100kPa,立杆的垂直度偏差要控制在 1/500 以内,横杆与立杆的连接要完全扣紧固定。对于高大支模而言,需要设置连续的剪刀撑,其间距不超过6m,在顶部和底部要加密布置[1]。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搭设的过程中要实时监测立杆的沉降情况,只有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禁止擅自更改支撑间距。
(三)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模板拼缝情况、支撑的稳定性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每层的厚度要控制在 500mm 以内,并且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作业,振捣的间距不能超过振捣半径的 1.5 倍。在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去监测模板是否发生变形,一旦发现有胀模、漏浆等问题,就要立刻停止浇筑并进行处理。混凝土终凝之后的 12h 内,要覆盖薄膜以保持湿润,在夏季高温的时候还要进行洒水养护,以此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时间达到 14d 及以上,在养护期间,严禁堆放重物,要设置警示标识来限制施工荷载,保障结构强度可正常增长。
(四)模板拆除与回收
模板拆除要依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来进行,当梁体强度达到 100% 的时候才可以拆除底模,拆除的时候要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绝对禁止整体拉拽拆除,拆下来的模板要及时清理表面的混凝土残渣,然后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对于钢管支架,需要检查立杆的弯曲度以及扣件的完好性,有损坏的部件要单独存放并维修。要建立模板周转台账,记录其使用次数和损坏情况,以此提高材料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
二、土建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与测量放线
在施工之前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且要经过专家论证,对于进入场地的材料比如钢管、模板、扣件等,要进行质量抽检,不合格的材料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要清理作业面上的杂物,把场地平整好,同时做好排水设施,测量放线的时候需要运用全站仪来定位轴线,用水准仪测设标高控制线,然后在结构柱或者墙体上弹出模板安装控制线以及支撑立杆定位线。要重点复核梁、板的轴线位置以及标高,标记出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要给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点以及应急措施,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 [2]。
(二)模板安装与加固
模板安装依照“先主梁后次梁、先框架后楼板”的顺序来开展,梁模板先是立侧模,之后再固定底模,侧模设置拉杆或者斜撑来进行加固,以此保证截面尺寸准确无误,楼板模板运用满堂架支撑,铺设的时候从四周朝着中间推进,模板接缝的地方用海绵条密封,表面平整度偏差小于等于 5mm. 。阴阳角模板采用定型角模,与主模板连接得很牢固,安装完毕后检查模板的标高、轴线以及垂直度,对于超过允许偏差的部位及时加以调整,验收合格之后办理隐蔽工程记录。
(三)支撑系统搭设与调整
在支撑系统搭设之前,需要对立杆定位线进行复核,然后按照设计规定的间距来摆放立杆底座,立杆接长的时候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方式,相邻立杆的接头要错开,错开的距离要大于等于 500 毫米,横杆按照步距在两个方向设置,横杆与立杆进行刚性连接,顶部横杆距离模板支撑点要小于等于 300 毫米。对于高大支模,在立杆底部、中部以及顶部设置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要连续布置,其角度在45°到 60∘ °之间,支撑系统搭设完成之后,调整立杆可调顶托,让模板支撑可均匀受力,同时检查横杆挠度以及立杆垂直度,对松动的扣件重新进行紧固,以此保证整体稳定性符合相关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之前,需提前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处理,之后凭借泵送的方式来进行布料作业,针对梁、柱节点部位,要先浇筑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浇筑的整个过程当中,按照“分层分段、由低到高”这样的原则逐步推进,每一层的浇筑厚度要控制在小于等于 500mm 的范围内,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需在 50mm 以上。安排专人对模板以及支撑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异常状况,要马上停止浇筑工作,并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当混凝土终凝之后的 12h 内,要覆盖土工布以保持湿度,在夏季的时候,每隔 2h 就要进行一次洒水操作,而在冬季,则采用覆盖棉被的方式来保温,养护的时间不能少于14d,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五)模板拆除与回收
在模板拆除之前,要获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才行,要依据同条件试块的强度报告来确定具体的拆除时间,拆除的时候,顺序是先拆除非承重模板,之后再拆除承重模板,并且是先拆除侧模,然后拆除底模,绝对禁止进行硬撬硬砸的操作,拆下来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其表面的水泥浆,使用砂纸进行打磨之后再涂刷脱模剂,然后分类堆放在干燥的场地之中。对于钢管、扣件等构配件,检查之后要分类存放,弯曲的钢管要进行调直修复,损坏的扣件要作报废处理,需要建立材料周转台账,记录回收的数量以及损耗的情况,以此为后续工程的材料计划提供相应依据。
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想实现有效应用,就要严格把控其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施工工艺,像是模板设计选型、支撑系统搭设、混凝土养护以及模板回收等环节,其规范操作乃是保障结构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核心所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强化方案论证、材料质量控制、过程监测以及人员交底等工作,以此保证各个工序衔接得井然有序。借助科学合理地管控技术要点,可以提升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未来还需要持续对技术细节进行优化,推动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可更加高效且安全地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军 .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J]. 中国住宅设施 , 2025, (07): 206-208.
[2] 蔡信团 . 建筑工程高支模满堂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 2025, 24 (12): 97-99. 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