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立意,情境载体,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黄荣根
东台市实验小学 江苏东台 224200
阶段性评价,是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实时情况,有助于教和学的及时改进。学校安排我就六年级语文的一次质量调研进行命题。阅卷之后,我们组织大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同志们觉得对我们的教学评都有帮助和指导价值。这促使我静下心来做各整理。现就其中的部分命题意图和答题情况进行一些解读和分析。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 地球只是沧海一(粟 栗) 对于人类来说 地球却是生命的摇篮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坪,拔节的 ɡān zhe( ), pénɡ jià( )上爬满了藤蔓,石头上长满了 tái xiǎn( ),就连 xuán yá( )的 fènɡ xì( )中,也会长出了劲(jìnɡ jìn)挺的大树。
地球 kānɡ kǎi( )地赐予我们宝贵的 kuànɡ chǎn zī yuán( ),但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làn yōnɡ( )化学品,就会造成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 wēi xié(
1.用“√”选择正确的字和读音。(1 分)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字词。(9 分
3.给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 分)
4.画“ ”的句子中,把地球分别比作 。(2 分)
5.读画“ ”的句子,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 分)
命题意图:
1. 梳理了教材1-6 单元的内容,以五六单元为主体,进行整合,汇编成上面的两段文字,检查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字形、字音方面的掌握情况。意在情境中的运用,避免碎片化的考查中产生歧义的尴尬。
2. 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兼顾句子——标点符号和比喻句——的考查,其中分号是本册书中“语文园地”中的内容。
3.“宣传标语”的设计,既是教材的要求,也考虑到与情境内容的相关性,指向于联系生活的实践运用。
答题情况:
1. 题 3 重点考查分号的运用,但也有学生用了句号,部分老师也觉得可以用句号。这说明我们教学中对于这一知识点,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2.“宣传标语”出现了: ①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② 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③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其中 ① 比较大众, ② 等相似内容反映了语文老师的文学性追求, ③ 呈现了不相关不对应的倾向。
二、选择题(部分)
5. 下面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从未停止对火星探索的脚步。1971 年,美国发射了“水手9 号”探测器;1975 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2021 年,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 打 比
方
6.小东想在下面一段话前面加一句话,作为总起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墨西哥、匈牙利、中国的四川……有些人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辣椒就带到哪,他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A、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吃辣椒很厉害。 B、吃辣椒好处多。
C、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 D、无辣不成饭。
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散文,中心观点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B、《只有一个地球》是科学小品文,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C、《盼》是一篇记叙文,表达了小作者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
D、小说《穷人》不在于表现穷人的穷困,而在于赞扬他们在苦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善良。
选择题这三题中,题 5 针对“出现数字就是列数字”的不科学描述进行纠偏;题 6 指向“围绕中心意思”提炼总起句,学生的答题出现了 A 和 D 两种情况,出题意图为 A——强调“有些国家和地区”,“无辣不成饭”不具有普适性;题 7 出题意图为“围绕中心意思来写”适用于各种文体,但文体术语似乎高于学生的认知,而且表达不一定准确,引起不少质疑,C 选项围绕“盼”表达的是盼望穿上新雨衣,而不是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当然也有这么一层意思,但不是重点)。
三、积累运用(部分)
读到“一水护田将绿绕, 。”我体会到对仗手法的韵律美。看到“爆竹点点辞旧岁”的上联,同学们想到的下联中,我觉得 (序号)句最好。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杨柳依依送春来C、银花朵朵贺新年 D、烟花爆竹贺新年
对仗手法的体会指向于《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迁移运用采用了选择的题型,也属于难度适中,但学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的影响,选择A 的较多,说明关于对仗的体会,还是有缺陷的。
四、实践运用。(部分)
1.城市改造,要修一条路,可是一颗百年老树挡在了路中央。要树还是要路?
环保人士说:我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路和树。路是国家的大动脉,它为经济建设输送着“营养”;但树更是路的“保护神”,如果没有树,路将会被风沙淹没,被洪水冲跨,被泥石流覆盖,所以我认为树比路更重要。
环保人士的观点是:你的建议是:你的理由是:
出题意图指向表达,“建议”可以有不同意见: ① 要树; ② 要路; ③ 既要树也要路。关键在于给出合理的理由。
有学生提出:可以合理规划,把树留在路中间作为左右路道的分界。我以为这样的建议非常好。可阅卷老师却没有给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主观题不是非黑即白的,强调言之有理。也许这位学生将来就是一位很好的城市管理者,而我们的老师理念还没有跟上学生的发展。
五、课内阅读
(一)只有一个地球(片段)(10 分)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
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
2.第①段中带“?”的句子是 句,在这里的作用是
3.第②段中“至少”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5.为了增强说服力、突出主题,文中运用了说明方法。用“ ”画出一句。这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题 2 的出题意图是说明文中的设问句起到过渡作用,有老师对这条题目提出质疑—是疑问,反问,还是设问?我以为下文回应了“我们目前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没有疑义。学生的回答中也有同意这种说法的,但得分率不高。少数学生直接回答为“过渡句”“引起下文”或者“承上启下”,我以为也是可以的,反映了这条题目还可以更加严谨一些——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带“?”的句子是(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用 "V′′ ”选出,可能会更好一些。
六、课外阅读
(二) (12 分)
①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伏在三楼的阳台上,往下看。
②那儿,几间平房,坐西朝东,原先是某家单位做仓库用的。房很旧了,屋顶有几处破败得很,像一件破棉袄,露出里面的絮。“絮”是褐色的木片子,下雨的天,我总担心它会不会漏雨。
③房子周围长了五棵紫薇。花开时节,一树花白,两树花红,两树花紫。把几间平房,衬得水粉水粉的。常有一只野鹦鹉,在花树间跳来跳去,变换着嗓音唱歌。
④房前,码着一堆砖,不知做什么用的。堆上,很少有空落落的时候,上面或晒着鞋,或晾着衣物什么的。最常见的,是两双绒拖鞋,一双蓝,一双红,它们相偎在砖堆上,孵太阳。像夫,与妇。
⑤ 也真的是一对夫妇住着,男的是一家公司的门卫,女的是街道清洁工。他们早出晚归,从未与我照过面,但我听见过他们的说话声,在夜晚,喁喁的,像虫鸣。我从夜晚的阳台上望下去,望见屋子里的灯光,和在灯光里走动的两个人影。世界美好得让人心里长出水草来。
⑥某天,我突然发现砖堆上空着,不见了蓝的拖鞋红的拖鞋,砖堆一下子变得异常冷清与寂寥。他们外出了?还是生病了?我有些心神不宁。
⑦重“见”他们,是在几天后的午后。我在阳台上晾衣裳,随意往楼下看了看,看到砖堆上,赫然躺着一蓝一红两双绒拖鞋,在太阳下,依偎着,仿佛它们从来不曾离开过。那一刻,我的心里腾出欢喜来:感谢天!他们还都好好地在着。
⑧卖杂粮饼的女人,每到黄昏时,会把摊子摆到我们学校门口。两块钱的杂粮饼,现在涨到三块钱了,味道很好,有时我也会去买上一个。
⑨时间久了,我们相熟了。遇到时,会微笑、点头,算作招呼。偶尔,也有简短的对话,她知道我是老师,会问一句,老师,下课了?我答应一声,问她,冷吗?她笑着回我,不冷。⑩我们的交往,也仅仅限于此。淡淡的,像路边随便相遇到的一段寻常。
11 我出去开会,半个多月后回来,正常上班,下班,没觉得有什么不同。
12 女人的摊子,还摆在学校门口,上面撑着一个大雨篷,挡风的。学生们还未放学,女人便闲着,双手插在红围裙兜里,看着街景。当看到我时,女人的眼里跳出惊喜来,女人说,老师,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
13 当下愣住,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两件事的主要内容。(2 分)
2.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 描写。(3 分)
句中“心神不宁”的意思是
原因是
文中画“ ”的句子中“跳出惊喜”是因为。(1 分)
4.有人想把下面这段话插进文中,你认为放在哪两小节之间为宜。(3 分)
就这样,默默里,我牵挂着别人,没想到,也会有人关注着我。
我认为可以放在第 段与第 段之间。
理由
5.给短文拟题目,有人想到了“牵挂”“总有人记得你”“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你的题目是
理由是
题 4 的设计意图是体会过渡句的作用,但失分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学生没有静下心来读短文的习惯。
题 5 研究的是命题,给予的三个选项都有道理,理性的学生会选择“牵挂”,感性的学生会选择“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当然,学生也可以自拟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因为开放度有点大,阅卷时的评分标准难以把控。
七、习作平台。(30 分)
你一定品尝过成长的滋味,请你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中心意思写生动,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高兴 忧伤 痛苦 幸福 温暖 期盼 牵挂 烦恼
习作阅卷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题目直接选用了上面的词语,忽略了“题目自拟”这个要求,说明给文章拟题目的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这次阶段性调研,促进了我们的反思,有利于教和学的改进和提升。
黄荣根 男 1973 年5 月 民族:汉 籍贯: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高级(副高)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邮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