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单燕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七小学
引言:
启发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价位,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设计缺乏深度、提问梯度不够清晰等问题,制约学生思维发展,探究聚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探讨启发式教学有效策略旨在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挖掘问题潜能,激发思维火花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潜能,问题设计应当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同时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兴趣特点。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思考欲望。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应当提问:“作者为何用 ' 广阔无垠 ' 形容草原?这与你脑海中草原形象有何异同?”此类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已有认知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应注重设计开放性问题,避免简单封闭式提问限制学生思维空间,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草原特点?为何这样认为?”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产生多样化见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当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独特见解,启发式提问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保持耐心等待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延长等待时间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度思考提高回答质量。教师应关注问题分布,确保全员参与机会,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设计难度适宜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思考成功喜悦。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反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追问或引申,如“你能进一步解释这一观点吗?这一观点与文本哪部分内容相关?”这类追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思考,促进思维深化与拓展真正发挥问题激发思维作用。
二、构建问题梯度,引领探究路径
科学构建问题梯度能够引领学生沿着清晰路径逐步探究文本内涵,帮助他们实现认知深化与思维提升,问题梯度设计需遵循浅入深出、表及里进原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恰当问题梯度应包含基础感知层、分析理解层与拓展升华层三个层次,基础感知层问题主要聚焦文本表层信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理解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在联系分析人物形象与情感,拓展升华层问题则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文本价值内涵。这种梯度问题设计使课堂形成螺旋上升结构,学生思维逐层深入最终实现认知建构与价值内化,问题间需保持逻辑连贯性前后衔接自然,促使学生思维沿着特定轨迹展开。教师应当采用问题链方式设计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一系列递进问题逐步接近核心问题答案,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
以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构建三个层次问题梯度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基础感知层问题如:“课文讲述什么人物故事?车胤与孙康采取哪些方式坚持读书?”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车胤囊萤照明、孙康映雪苦读两则故事情节。进入分析理解层教师应当提问:“为何车胤要用囊中萤火照明?孙康为何要借助积雪反光读书?”引导学生思考家贫不常秉烛背景下两位少年克服困难求学原因。“文中 ' 勤学 ' 具体表现哪些方面?”这一问题促使学生分析人物品质特征理解勤学精神内涵。随后教师设计拓展升华层问题:“古代学子面临哪些学习困难?与现代学习条件相比有何不同?我们应从车胤孙康身上学习什么精神?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于自身学习生活?”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对比古今学习条件差异,思考古人勤学精神现代价值,促进知识迁移与情感升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问题策略,提升教学效能
启发式提问策略优化关乎课堂教学效能提升,需教师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合理运用多样化提问方式,教师应当采用预设与生成结合策略,课前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框架,课中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追加问题,保证教学方向明确又不失灵活性。善用深层思考提问模式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表层,探寻内在意义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实施梯度递进提问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思考,另外采取比较联想策略,通过对比相似情境或人物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多元评价提问策略同样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回答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元认知能力。情景创设提问法通过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使问题回答更加贴近生活,教师还应当运用延时提问技巧,给予学生充足思考空间,鼓励深度思考而非简单回应。
以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样化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运用情景创设策略教师应当提问:“假如你就是小人鱼,面对王子与人类公主婚礼,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角色理解。采用比较联想策略提问:“小人鱼与巫婆交换声音换取双腿,这种选择与你生活中做过哪些选择相似?”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选择与代价关系。运用深层思考策略,教师应当提问:“小人鱼最后为何选择化作泡沫而不杀死王子?这一选择体现她怎样品质?”促使学生思考人物内心世界与精神品质。实施梯度递进策略先问故事主要讲述什么内容,再问小人鱼经历哪些困难,最后问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主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采用多元评价策略,提问:“你认为哪位同学回答最有新意?请说说理由”,促进学生思维碰撞与互相学习,通过延时提问教师在提问后给予充足等待时间,鼓励全体学生思考如果故事继续,小人鱼会有怎样结局,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结论:
小学语文课堂中启发式提问有效运用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内容挖掘问题潜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科学构建问题梯度引领学生探究学习路径,灵活运用多样化提问策略提升教学综合效能。启发式提问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思维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对启发式提问探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提问方式,打造更具活力课堂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民朋 .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明日 ,2021(15):43-44.
[2] 张梦琦 . 问题导向下的启发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J]. 语文课内外 , 2020(32):112-112.
[3] 高子晏 .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启发式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 [D]. 鲁东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