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者

张庆敏

山东泰安肥城市湖屯镇中心小学  271613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界对基础教育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更高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现状

(一)没有激发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

以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课堂采用教师全程授课模式,让学生盲目“吃下”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知识,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不能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和进行实践探究,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对小学学生而言,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各科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理念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身为教育者,教师不应盲目、片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以自身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身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很多教师很少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水平。只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遥不可及,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1]。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一)实施趣味化教学

在趣味化教学中,大多小学生能够保持聚精会神和积极的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加入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教授“我们的传统节日”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些比赛小游戏,到黑板上来进行“你画我猜”的游戏,教师准备好需要同学们画和猜的传统节日名称,然后邀请同学们上台来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教师呈现的传统节日,由其他同学来猜是哪一个节日。同学们对游戏教学很感兴趣,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教学。当然,课下学生也可以发明各种游戏与同学们一起玩,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整合知识[2]。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不失时机的幽默一点,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感有多种作用,上课之初,幽默的语言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能消除学生的倦怠感,激活轻松情绪,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富趣味性,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的语言,会让学生们感到无限的回味,也会使他们更加期待下一课。比如在课后,教师拿起书本,轻轻地拍一下桌子,说道:“嘿,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下课!”此外,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提出问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自然,语言上的幽默化是好的,但不能因为幽默而脱离教育内容和实际需要,教师要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语言中蕴涵着深刻的智慧,让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起源。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小学生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优势,但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长期关注 [3]。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基于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活动进行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为指导,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减少对新知识的恐惧,使学生更容易亲近这门课程,并更好地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求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

例如,在“学做简单的家常餐”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教授各种家常餐方面的理论知识点之外,还可以到专门的教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布置一些关于制作一份简单的家常餐的课后小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家请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让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教孩子做一份简单的家常菜,然后第二天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这种生活化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在和家人一起学习菜肴的过程中增强了家庭互动,拉近了亲人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三)开展小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兴趣等,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改变以往的教学安排方式,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四个方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良好渠道和机会 [4]。

例如,在“第一次挣钱经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现了一些店铺、商贩的经营场面,诱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活动主题,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有过自己的挣钱经历吗?”。然后让同学们根据学习小组的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等,在基于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由小组记录员将其观点记录好,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发言人进行课堂分享,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换。在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因为每个人都很好地参与到了其中,他们将会对问题有更多的看法,对活动主题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和深入。

结语: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把握学生目前的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湘婷 . 略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J]. 新课程研究,2019(07):32-33.

[2] 赵慧 .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建构 [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