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
程燕双
沂水县矿山小学 山东临沂 276421
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随着“双减”政策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小学英语教学需突破“题海战术”“机械重复”的传统模式,转向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但当前存在技术应用形式化等问题,本文立足政策导向,探讨二者融合的意义、问题与策略,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一、减负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助力教学效率提升,落实减负核心目标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课业压力,同时保障教学质量不下降。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大量时间用于板书、批改作业等重复性工作,学生在机械背诵、抄写中消耗精力,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能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用智能备课系统整合教学资源,减少教师备课时间;凭借在线作业批改工具实现客观题的自动批改,减轻教师工作负荷。
(二)丰富教学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传统以课本、板书为主的英语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在减负背景下,提高课堂吸引力成为维持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能将抽象的英语知识变成具象化内容,通过动画演示呈现单词的含义,利用互动课件打造对话情境,采用语音识别技术纠正发音。
二、小学英语教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现存问题
(一)数字化应用存在形式化倾向
部分小学在英语教学期间虽引入数字化技术,但未能实现教学目标与技术功能的深度匹配,导致应用流于形式,只是把课本内容直接搬到电子屏幕上,以 PPT 代替板书,未能体现出数字化技术的交互性与个性化;课堂中过度使用动画、视频等元素,虽活跃课堂氛围,却偏离了教学关键重点,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二)技术资源与教学需求适配性不足
当前市场内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未能充分顾及小学阶段教学特点和减负要求,不少资源存在难度超规格、内容陈旧或与教材脱钩等问题,教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筛选适配资源,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某些数字化工具功能复杂,操作流程繁琐,超出小学教师技术掌握能力,导致教师在应用期间产生抵触情绪。
(三)家校协同数字化机制尚未完善
在减负政策背景下,学生课后学习场所从校外培训机构转向家庭,家校协同成为保障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家校数字化协同机制存在明显短板,学校数字化平台与家庭学习场景的衔接不连贯,教师难以即时掌握学生课后英语学习情形,难以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家长缺乏专业的数字化学习指导能力,对学生运用英语学习软件监管不足,容易出现过度依赖技术或者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减负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
(-) 构建轻量化教学场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在减负要求下,课堂教学应去掉冗余环节,聚焦核心目标,数字化技术应服务于教学流程的轻量化设计[1]。课前,教师可借助在线平台布置预习任务,以简短动画视频或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课词汇与句型,减少课堂导入时间;采用交互式白板来替换传统板书,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点知识,通过拖拽、匹配等互动功能开展单词游戏以及句型操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防止枯燥说教,采用轻量化作业平台布置语音打卡、情景对话录制等实践性的任务,替代传统抄写作业,同时利用平台的即时反馈特性,使学生快速了解学习成效,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集中讲解,减少重复答疑所占用的时长。
(二)设计分层化学习任务,实现个性化教学供给
减负不是降低教学标准,而是让各个学生在合适的难度与节奏中学习,数字化技术为开展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可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差异化学习轨迹[2]。在词汇学习中,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能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图片匹配、发音跟读等基础任务,巩固单词认读与拼写;能力突出的学生可参与单词联想、短句创作等拓展任务,强化词汇运用水平。在句型教学中,利用智能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答题情形自动调整难度,对掌握状况较好的学生推送对话创编任务,为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句型结构方面的提示与示例对话,构建个人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等模块的表现,生成学习画像,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薄弱点,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针对性辅导。
(三)打造情境化实践平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属于语言学科范畴,实践运用是核心目标,减负背景下,更应留意语言能力的培养,数字化技术可打造多样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语言实践机会,借助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超市购物、校园活动、家庭生活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场景[3],让学生于虚拟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句型开展对话交流,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依托在线协作平台组织跨班级或跨学校的英语主题活动,如“线上英语角”“故事创编大赛”等活动,学生借助视频连线进行实时交谈,也能在共享文档中共同完成故事创作,在合作中增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此外,整合优质的英文动画、儿歌、绘本等数字化资源,建立分级资源库,引导学生课后观看、跟读以及模仿,把语言学习融入有趣的活动中,替代传统的机械背诵任务,让学生于真实语境中感知语言规律,增进学习成效的同时降低学习压力。
结语:
在减负政策的引领下,小学英语教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变革的必然抉择。二者有效融合不仅能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形式种类,更能契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实现减负增效的核心目标。当前融合阶段中需规避形式化应用、资源适配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轻量化场景、设计分层任务、打造实践平台等方式,全面发挥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玉明 . 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策略研究 [J]. 新潮电子,2025(4):178-180.
[2] 刘亚芸.”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探究[J].今天,2022(13):0157-0158.
[3] 范金丹 .”减负”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工作建议 [J]. 互动软件,2023(7):4726-4727.
程燕双,女,1983 年08 月 民族:汉 籍贯:山东沂水 职称:高级教师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