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党博辉 李辰 张良萌 王姣姣

陕西秦洲核与辐射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46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三废治理技术往往存在处理效率低、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核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手段,以其高灵敏度、特异性、穿透性等特性,在环境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三废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核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我国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核技术概述

核技术是以原子核物理现象为基础,借助原子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等核物理装置和实验手段,进行能量转换或产生放射性同位素的一种高新技术。核技术具备灵敏性高、可选择、抗干扰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能源领域,核技术被用于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驱动蒸汽发电机组发电,具有能源密度高、排放少、稳定性强等优点。在医疗领域,核技术被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诊断和治疗,如 PET 和 SPECT 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肿瘤等。据统计,核技术与国民经济制造业领域43 个细分行业中的近三分之一的行业有关,广泛应用在工业、医学、农业、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其中,工业方面的应用占比最高,达到了 55% ;其次就是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占比约 18% ;农业应用领域,占比约为 17% ;公共安全方面占比 5% 左右。此外,核技术还可以用于油田测井、雾霾溯源、考古、法证学领域,已成为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取得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

2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应用分析

2.1 核技术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

工业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 NOx )、硫氧化物( ΔSOx )等污染物,这些物质是导致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核技术中的电子束辐射法可用于废气治理。其原理是,当电子束照射废气时,废气中的氮气( N2 )、氧气( 02 )和水蒸气( H2O )等分子吸收电子束能量,发生辐射反应,生成大量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 ⋅OH )、氧原子(O)等。这些自由基与废气中的 NOx 、 等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其氧化为高价态的氧化物,如三氧化硫( SO3 )、二氧化氮( NO2 )等。随后,这些高价态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 H2SO4 )和硝酸( HNO3 )雾滴。在反应过程中,预先向废气中注入氨气( NH3 ),氨气与生成的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NH4)2SO4] 和硝酸铵( NH4NO3 )等固体颗粒,最后通过静电除尘器等设备将这些固体颗粒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废气的净化。

2.2 核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辐射处理技术利用高能射线(如电子束、 γ 射线等)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辐照,通过引发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分解或转化。例如,电子束辐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性和生化性,与生物堆肥或污泥厌氧消化联合处理,可以将污泥转化为无害化生物固体,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此外,辐射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医疗废物、放射性废物等高危险废弃物,通过辐照破坏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体,降低其生物毒性。在核废料处理方面,核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放废物,通常采用深地质层储存的方式,利用多重屏障系统阻滞和延缓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同时,核技术还可以用于核废料的分类、包装和运输,确保其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核技术对于固定废弃物处理的解决方案中,等离子技术的优势极为显著,其利用高能等离子体打破废物分子结构,实现高效分解,不仅处理速度快,而且节能环保,无二次污染风险,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开辟新的途径。等离子体是一种气体状态,由无数的带正负电荷的粒子与中性粒子构成,内部粒子的能量在一般为几个到几十电子伏特(eV)范围,能量区间大于聚合材料的结合能,有效处理废弃物。在国内,广东省清远市率先垂范,实施了等离子体危险废物处理示范工程,该工程每日可接纳并处理 10t 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废弃物的含量最高,这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新的治理思路。等离子技术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过程中,会产生超高温环境,最高可以超过万摄氏度,从而将有机污染物裂解为没有危害的小分子物质,促使重金属等无极污染物转化为玻璃形态物质,它们可以被用作路基材料,增强道路的稳固性;也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为建筑领域提供新的、环保的材料选择,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另外,等离子体炉渣气化熔融技术作为新一代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同样彰显出强大的处理能力,对医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电子废弃物等危险废物有良好的治理效果,促进危废处理技术迈入新的台阶。

2.3 核技术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致病菌等污染物,传统处理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核技术中的电子束辐照技术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方案。当电子束辐照至水体时,会促使水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 (⋅oH )及还原性水合电子(eaq-)。这些活性物质能够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CO2 )、水( H2O )等无害小分子,使重金属离子还原成较低的氧化态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同时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某印染企业在废水处理中引入电子束辐照技术。该企业印染废水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染料分子,化学需氧量(COD)高达数千 mg/L ,传统生化处理工艺难以使其达标排放。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后,废水经辐照处理,其中的染料分子被有效降解,COD 大幅降低。经后续常规处理工艺进一步净化后,废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废水具有显著优势。它不引入其他污染物,处理过程纯净高效;能够有效去除传统污水处理方法难以去除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等,防止水体持续污染;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制药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等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目前,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国家已在工业规模上应用电子束照射技术处理废水,我国也在积极推广该技术,相关示范工程不断涌现。

结语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废气治理方面,电子束辐射法能高效脱硫脱硝并实现资源回收;废水治理中,电子束辐照技术可快速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杀菌消毒;固体废弃物治理领域,等离子体辐照技术和电离辐射技术能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然而,核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成本高、成熟度与稳定性有待提升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挑战。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强化公众宣传教育等措施,有望克服这些障碍,进一步推动核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核技术必将在三废治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 骏 . 核 废 水 处 理 技 术 与 安 全 管 理 探 究 [J]. 清 洗 世 界,2024,40(06):177-179.

[2] 张攸 . 环境保护中核技术的应用探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161-162.

[3] 沈云鹏,王建龙. 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研究及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2023,43(12):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