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转型

作者

吴翠茹

长沙县文化馆 湖南长沙 410000

一、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1.1 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基层文化馆承担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职责。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展示等,将优秀文化成果传递给群众,引导其树立正确文化观和价值观,提升社会文化氛围。如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展览,讲述革命先辈事迹,激发爱国情怀;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活动,弘扬正能量,促进文明风尚形成。

1.2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馆核心功能之一。基层文化馆在活动策划、实施及总结反馈中起主导作用,还引导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激发其创造力与热情。如组织社区文艺汇演、开展创作比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3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者

基层文化馆扎根基层,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肩负传承保护使命。通过培训、展览、研究等活动,让文化遗产延续发展。比如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开展民俗文化展览,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1.4 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基层文化馆基本职能。包括提供场馆设施、开展培训课程、提供信息咨询等,满足群众多样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例如开放场馆供免费使用、开设艺术培训课程、设立咨询台解答问题并提供活动信息。

二、基层文化馆转型的必要性

2.1 适应群众文化需求变化的必然要

生活水平提高使群众文化需求呈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特点,传统文化活动和服务模式难满足。如今群众渴望参与创新、互动、体验性文化活动,对文化产品质量和内涵要求更高。基层文化馆需转型,了解群众偏好与潜在需求,提供更适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满意度与参与度。

2.2 应对新兴文化传播方式冲击的需要

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传播方式改变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参与活动途径,群众可网络随时观看节目、参与互动。基层文化馆若不转型融入,会在文化传播中失话语权和影响力。新兴传播方式有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基层文化馆可借此拓展传播渠道,吸引群众参与。

2.3 推动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

基层文化馆转型是推动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转型可引入新理念、模式和技术,激发活力,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如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创新活动形式,融合艺术元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三、基层文化馆的转型方向

3.1 服务理念的转型

服务理念从传统的 “以馆为中心” 向 “以群众为中心” 转变,注重群众需求与体验。深入社区、乡村调研文化需求,了解不同群体喜好,据此制定活动计划与服务方案。策划活动时征求群众意见,鼓励其参与创意和组织。服务中关注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和方式,提升满意度与参与度。

3.2 服务内容的转型

在保留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拓展创新服务内容。增加具时代特色、贴近生活的文化项目,如数字文化体验、创意文化活动等。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比如打造地方文化数字展览,用虚拟现实技术让群众感受魅力;开展创意手工制作活动,结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激发创造力。

3.3 服务方式的转型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引入元宇宙技术打造虚拟文化空间,构建数字孪生文化馆,群众用 VR 设备进虚拟场馆,可沉浸式学非遗技艺,如跟 AI 数字传承人学剪纸,系统实时纠错;还能与其他用户虚拟形象组队排演传统戏剧。开发“文化盲盒”互动系统,基于用户历史数据推送定制化文化体验包,激发探索多元文化兴趣。

搭建“文化直播空间站”,邀请民间艺人、学者常态化直播。设“云游展厅”导览功能,观众弹幕提问,主播即时介绍展品深度内容;开“直播工坊”,观众下单原材料后在线跟主播制作手工艺品,成品可邮寄或线下展陈。此外,开发文化馆小程序,嵌入“文化时间银行”模块,群众参与活动累积时长,兑换培训课程、场馆使用权等权益,形成正向激励循环。

3.4 管理模式的转型

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文化馆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工作协同性。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合作,举办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四、基层文化馆转型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基层文化馆的转型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基层文化馆的财政投入,改善场馆设施,购置先进的文化设备,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硬件支持。设立基层文化馆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馆建设和运营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推行“文化创新券”制度,政府向基层文化馆发放创新券,文化馆凭券向高校、科技企业等购买数字化技术服务、文创设计方案,降低转型成本。建立“基层文化转型试点基金”,对开展元宇宙文化馆、文化直播等创新项目的单位给予资金倾斜,实行“试错免责”机制,鼓励探索。出台“文化资源共享激励政策”,对开放馆藏数字资源、开展跨区域合作的单位,在财政拨款、评优评先中加分,推动形成全国文化资源共享网络。同时,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建设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捐赠达标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公共文化设施冠名权等奖励。

4.2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对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新的文化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业务水平。引进具有文化创意、数字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基层文化馆的人才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3 强化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馆的建设和运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格局。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丰富文化馆的服务资源,增强其发展活力。与企业合作,开展文化项目合作、赞助活动等,实现互利共赢。招募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馆的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工作,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基层文化馆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其不断改进和提升。

五、结语

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功能定位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基层文化馆面临着转型的迫切需求。通过明确功能定位,找准转型方向,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基层文化馆能够更好地适应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基层文化馆应继续秉持服务群众的宗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贺添 . 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路径 [J]. 新传奇 , 2025, (24): 122-124.

[2] 杨秀洋 . 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探析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5, (05): 74-76.

[3] 吴革玲 . 群众文化馆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J]. 大众文艺 , 2024,(14): 4-6.

[4] 刘芮搏 . 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馆的职能 [J]. 文化产业 , 2023, (34): 97-99.

作者简介:吴翠茹(1976.1)女,汉族大专,中级,从事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