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内容的发展与创新探讨

作者

陆琬琰

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一、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内容的发展特点

(一)从内容同质化向垂直领域纵深发展

在短视频发展初期,内容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行业内已经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即在深耕视频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领域的纵深发展 [1]。在这样的情况下,短视频的内容不再是横向的机械复制,而是会根据不同的选题实现个性化的垂直创作。创作者会基于多样化的选题,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创作个性化的内容。这使短视频在内容品类方面表现出了精细化的特点,行业实现了从“大杂烩”到“小而美”的变化。如在知识科普领域,有中科院的“硬核”科学实验的短视频,也有律师专业解读民法典的短视频;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程序员教编程知识的短视频,也有HR 分析个人简历的短视频;在兴趣圈层,有古风音乐演奏的短视频,也有水族箱造景教程的短视频。这些视频的点击率都比较高,满足了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二)PGC 内容创作规模化发展

由于短视频生产与制作的门槛比较低,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并不高,因此在发展初期大众纷纷加入创作者的行列,他们使用手机、相机等移动终端拍摄和创作短视频。随着热度不断攀升,在之后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短视频都是通过 PGC 的方式制作而成的,这增强了视频内容的专业性,也进一步优化了短视频的生产方式。当前,短视频创作领域 PGC 模式越来越常见,表现出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PGC 内容创作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创作者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他们能在获取受众的年龄、地域、兴趣等信息的基础上构建用户画像,同时基于视频的完播率、互动率等数据指导选题、优化节奏。这表现出了更强的专业性,能创作出与受众需求更为相符的短视频内容 [2]。

(三)内容与科技充分融合

在创作短视频内容的时候,科学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短视频内容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了重要的趋势。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短视频内容更为丰富和有趣,为受众创造了更加独特的视听体验。一方面,智能化创作工具进一步普及,这驱动了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在制作脚本的时候,一些创作者会根据受众的偏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自动生成故事框架,撰写台词,这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与成本。同时,在深度学习系统的支持下,一些创作者会在知识科普、新闻播报等短视频场景运用 AI 合成主播。另一方面,在短视频内容的呈现方面也与科技充分融合,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除了 5G 技术之外,近年来 VR 技术和 AR 技术也在短视频领域广泛应用。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人脸融合”“场景重构”等 AR滤镜,用户可以使用滤镜将虚拟元素融入现实画面,增强内容创作的趣味性。

二、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内容的创新方法

(一)把握时代特征,活化呈现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内容的呈现形式不断创新,表现出了快速迭代的特点。作为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要充分把握时代特征,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关注社会特点和受众需求,在短视频中融入具有时代特点及受众感兴趣的元素,创作出符合受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质内容。这不仅符合受众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还可以引发受众对社会事件的思考,增加视频内容的深度。除了传统的表达方式之外,创作者还可以运用情景剧、访谈、脱口秀等新型的方式呈现短视频内容,这可以丰富内容的层次感、增强内容的观赏性 [3]。同时,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时候还可以合理使用平台所提供的特效、滤镜及转场等增强视觉效果。这要求创作者主动学习和了解平台工具,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将其融入到内容创作中。除此之外,创作者还可以通过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来获得更多的粉丝,提高受众对短视频内容的关注度,同时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短视频内容的长期更新和持续创作奠定基础。

(二)提高专业素养,强化内容质量

新媒体环境对创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作短视频内容的时候,为了避免同质化,创作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在创作之前,创作者要深入了解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在把握知识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有深度的高质量作品。因此,创作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关注社会动态和行业动态。在短视频内容创作环节,无论是选题策划、内容编写还是后期制作,都要严格保证质量,注重细节,避免在视频中出现低俗或虚假的信息,否则会影响个人形象及内容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创作者还可以从社会热点入手创作短视频内容。要基于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调研,在真实呈现事件的基础上围绕着受众的心理和需求对事件进行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受众理性思考。除此之外,创作者要深耕垂直类领域,展现自身的专业素养,向“行业解读者”的方向发展。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通过解读行业报告或者指导考取专业证书等方式提高短视频内容的质量。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职业或专业背景塑造可信任的形象,积累独家资源,如医生博主讲健康知识、律师科普法律知识等。

(三)强化互动与反馈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互动性特征。为了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短视频平台通常会提供评论、私信、转发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为了实现对短视频内容的创新,创作者要充分运用这些渠道强化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积极与受众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收集受众的反馈,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以此分析自己创作的内容并进行调整。对于受众在评论区或通过私信提出的意见,创作者要认真对待并针对性地采纳。对于大多数受众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调整,这样能优化受众的体验 [4]。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具有社交属性。创作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线上活动或举办挑战赛,以此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短视频内容的传播效果。如可以创建话题并要求受众参与讨论,还可以组织线上直播互动。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匹配受众,实现个性化推荐,为小众圈层受众的互动与交流创造条件。同时分析圈层用户的高频搜索词以优化短视频内容并推送给相关受众,形成“洞察需求 -内容生产- 精准触达”的闭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成了重要的传播形态。在短视频内容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由同质化到垂直领域纵深发展的特点,PGC 内容制作呈现出了规模化发展的趋势,短视频内容与科技融合也已经十分常见。为了实现短视频内容的创新,创作者要进一步挖掘受众的潜在需求,不断丰富内容形式,提高内容质量并构建互动与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促进播放流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李艺玮 . 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以央视新闻抖音账号为例 [J]. 传播与版权 ,2024,(10):56-58.

[2] 张莉莉 , 王微 . 新媒体语境下环境传播类短视频内容创作优化策略研究——以“生态环境部”抖音政务号为例 [J]. 匠心 ,2024,(03):153-155.

[3] 白涛 . 地方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究——以抖音账号“X 县融媒”为例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14(05):56-58.

[4]钱璐.新媒体视域下抖音平台的新闻类短视频内容生产实践探析——以中央新闻媒体的抖音号为例 [J]. 西部广播电视 ,2022,43(2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