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
周学来
沅江市水利局 湖南益阳 413100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运行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远程监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凭借其实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等特点,逐渐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监测效率
传统水利工程监测依赖人工巡检,耗时耗力、范围有限,难全面实时监测。远程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水位、流量等关键参数不间断采集传输,提高监测效率和频率。以往人工巡检数天完成一次全面检查,远程监控瞬间完成多监测点数据收集,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工程动态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数据支撑。
(二)增强管理安全性
水利工程故障或险情后果严重。远程监控技术实时捕捉异常并及时警报,为管理人员争取处理时间,降低事故概率,增强运行管理安全性。险情初期,能迅速定位问题、反馈参数异常,助管理人员判断严重程度和趋势,采取针对性措施。相比人工巡检,优势显著。
(三)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远程监控技术,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水利工程运行状态和资源使用情况,如水资源调度、设备运行状况等。基于准确信息合理调配资源,避免浪费,提高利用效率,优化运行管理。例如,根据水资源流量和需求精准调度,确保用水合理分配;监测设备运行参数,提前维护,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二、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在工程监测方面的应用
目前,远程监控技术已广泛应用 监测工作中,包括对大坝、堤防、水库等主体工程的结构安全监测,以及对水文水资源、 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 在大坝监测中,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对大坝的变形、渗流、应力等指 安全的隐患;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可以实时掌握河流、湖泊的水位、 流量 防汛抗旱提供重要的 持;而水质监测则能够及时发现水体污染情况,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安全。
(二)在设备控制方面的应用
远程监控技术还实现了对水利 各类设备的远程控制,如闸门的启闭、水泵的启停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的控制系统, 远程操作,避免了人工现场操作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运行 据水位和流量的监测数据,远程控制闸门的开度,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控;对于水泵等设备, 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其运行状态,在需要时及时启动或停止,确保供水、排水等工作的顺利进 远程控制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设备操作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三)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远程监控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和视频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险情的发生位置和发展态势,为应急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远程监控系统还可以与应急调度系统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快速调配和应急措施的及时实施。当发生洪水、溃堤等突发事件时,远程监控系统能够迅速将险情信息传递给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实时画面和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调配救援人员、物资和设备,快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远程监控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水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将水利工程中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水位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水体的水位高度,为水资源调度和防汛决策提供依据;流量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水流的速度和流量,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水资源的流动情况;压力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大坝、管道等结构物所承受的压力,确保其结构安全;位移传感器则能够监测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为远程监控系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来源。
(二)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目前,在水利工程远程监控中应用的通信技术 星通信等)和有线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以太网等)。不同 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无线通信技术具 、范围广阔的水利工程监测区域;而有线通信技术则具有传输 和监控中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结合使用多种 信技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采集到的大量监测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滤波、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数据滤波能够消除监测数据中的随机误差和干扰信号,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数据融合可以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整合,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工程状态描述;数据挖掘则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为工程的优化管理和故障预测提供依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不断提升,使得远程监控系统能够更好地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
(四)监控中心技术
监控中心是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它包括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显示器等)和软件系统(如数据管理软件、监控软件、决策支持软件等)。监控中心能够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分析,并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应急指挥。硬件设备为监控中心的运行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确保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软件系统则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关键,数据管理软件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监控软件能够实时显示工程的运行状态和监测数据,决策支持软件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建议。监控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远程监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
四、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标准不统
由于水利工程远程监控技术发展迅速,不同的设备厂家和系统集成商采用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远程监控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了 “信息孤岛”,影响了远程监控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会采用多个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和通信方式不兼容,使得管理人员需要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增加了工作难度和管理成本。同时,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也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和决策。
(二)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
水利工程大多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如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等,这些环境因素会对远程监控系统的设备和通信线路造成影响,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传输中断,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高温环境下,设备的使用寿命可能会缩短,性能也会受到影响;高湿环境容易导致设备受潮损坏,影响其正常运行;强电磁干扰则会干扰数据的传输,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此外,水利工程的监测点往往分布广泛,部分地区的地形复杂,通信线路的铺设和维护难度较大,也增加了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系统稳定性的不足,会影响管理人员对工程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握,给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三)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远程监控系统涉及大量的水利 数据和 感信 ,这些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取、篡改和泄露的风险。如果 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通信线路可能被 在数据存储环节,数据库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或恶意行为也可能导致数据的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数 关重 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四)专业人才缺乏
远程监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需要具备水利工程、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进行操作和维护。目前,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领域,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导致远程监控系统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许多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水利工程管理经验,但缺乏对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了解,无法熟练操作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而一些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又对水利工程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不够熟悉,难以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优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五、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应用的优化路径
(一)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和规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打破 “信息孤岛”,提高远程监控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同时,加强对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引导设备厂家和系统集成商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建设,推动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的规范化应用。
(二)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建设
在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环境特点, 选择适合的设备和通信线路,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防雷、防潮、抗电 同时,建立健全系统维护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 有良好耐环境性能和可靠性的产品,确保其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 的铺设和维护中, 应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外界环境对线路的影响。此外,建立完善的故障 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加强对远程监控系统数据的安 术对数据进 密传 和存储,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情况。此外,加强对系统用户的管理,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 技术的应用中,应选择先进、可靠的加密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在数 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相结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在用户 管理中,应建 分配机制,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领域 高校教育 职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既懂水利工程知识, 又掌握信息技术和 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远程监控系统的操作 ,应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 才;在职业培训中,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此外,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水利工程运行 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结语
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为提升工程运行效率、保障工程安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尽管目 、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数据安全存在隐患以及专业人才缺乏 的逐步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远程监控技术将与大数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水利事业向更加智能化、 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远程监控技术将为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更 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磊 , 王立伟 .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J]. 水上安全 , 2025, (06): 94-96.
[2] 周爱民 . 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分析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 2024, (18): 33-36.
[3] 沈春生 .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远程监控技术的有效应用 [J]. 农村科学实验 , 2024, (02): 72-74.
[4] 买买提力·艾尼瓦尔 . 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J]. 地下水 , 2021, 43 (04): 293-294.
[5] 焦培燕 . 远程监控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策略分析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1, 32 (10): 30-32.
作者简介:周学来(1976.11)男,汉族,湖南沅江,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