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书翠
河北省临西县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保障。与其它现代化教学模式相比,以问题为教学基础的“问题导学”模式具有不可预测性、复杂性等显著特点,为确保教育模式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本文立足初中数学课程,就模式的有效性应用意义和对策展开深入探讨,以此来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应用价值;应用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倾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为适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优化和调整教育教学模式现已迫在眉睫。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提问式”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分析,是保证“问题导学”价值最大化发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可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
问题导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极其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创造力的关键措施,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问题导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把问题提出融入到日常教育课堂中,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保持对问题提出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给予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在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能帮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推动了他们全面化发展。
2.有利于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
学生的能力培养、知识获取基本来源于课堂,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依赖于高效化的课堂。对于教师来说,要承担起新课改的重任,就要在现有的教学水平上,明确如何更好地将问题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发挥问题提出的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并通过采取“问题导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转变习惯性思维,精心设计教研活动,提高问题提出表现能力,对问题的提出、问题的预测有着更为精准的把握,在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为教师正常有序实施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对策
1.采取“问题设问”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问题导学”模式实施中,“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以及询问方式是否科学,是影响模式践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全面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不同于其它现代化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是以激发学生课程参与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在问题设置时,为避免问题不必要性亦或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况,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原则下,设置教学问题,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在问题设置过程中,倘若教育工作者脱离了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学习兴趣不仅难以有效调动,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课堂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就设置的问题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强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由此在保证学生对课程知识全面掌握的同时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在《几何图形初步》课程问题设置时,教师不仅需基于课程教材内容,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实况以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创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之后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满足不同层级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以便于强化他们对于课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此外在“问题导学”具体化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问题导向,有计划、有目的带领学生在问题探索中逐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切实有效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2.采取“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新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率以及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在进行具体化应用过程中,为提高应用效益,教育工作者需尽量设计一些趣味性、知识性的提问内容,在改善课程教学氛围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答疑,对于回答错误的答案教师也不能急于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解答过程中的错误点出现在哪里,以此来有效避免后期错误问题的再次出现。除此之外为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时借助学生学习性格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实践空间,由此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程教学中,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其中,并向学生提出"教室的墙壁和黑板是什么样的空间关系?讲台与地面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证明这两者的关系?"等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此在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欲望的同时,为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化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
概括而言,数学作为一门概括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将“问题导入式”现代化教学模式合理化应用于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问题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点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惠,郭志永.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11(2):108-110.
[2]谷莹莹,徐涛涛,陈金国.“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16):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