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杜明君
兰州高新区第四幼儿园
引言
幼儿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个体品格养成的双重使命,当代幼儿园德育面临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的实践挑战,如何在尊重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基础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德育内涵为幼儿园德育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实践载体,节日文化中蕴含的孝亲敬长与团结互助等价值观念与幼儿德育目标高度契合,其仪式性与体验性和情感性特征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心理规律对于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一、传统节日德育价值的理论阐释
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幼儿园德育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价值支撑,节日文化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德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德育要素
传统节日蕴含着孝亲敬长与团结互助等核心价值观念,这些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仪式行为和象征意义得以传承,春节体现家庭和睦与长幼有序,清明节彰显慎终追远与家族情怀,端午节展现爱国情操与民族精神,中秋节诠释团圆和谐与思亲之情。节日活动中的民俗传统与故事传说等文化载体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道德教育素材。
(二)幼儿德育发展的心理基础与规律
幼儿期是品德萌芽和道德情感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其德育发展呈现出直观性与模仿性及情境性的显著特征,幼儿的道德认知主要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抽象的道德概念需要通过生动的情境和体验活动才能被理解和接受,情感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强化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
(三)传统节日与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传统节日教育与幼儿德育发展规律高度吻合形成了天然的教育契合点,节日活动的仪式性和象征性为幼儿提供了具体可感的道德学习情境,满足了幼儿直观认知的心理需要。节日文化的情感色彩和体验特质能够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共鸣促进价值观念的自然内化,节日庆祝的集体性和参与性营造了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符合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德育实践中的运用形式
传统节日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的具体实施呈现出多元化的运用形式,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反复递进式的“四步体验学习法”德育实践模式,将传统节日教育与生活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节日文化体验活动的德育功能
节日文化体验活动通过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和丰富的感官体验使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这类活动以情境化与体验化的方式将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实践。以皇冠幼儿园中班《做月饼》活动为例,教师引导幼儿探究传统五仁月饼中“五仁”与“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准则的关系,通过寻找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仁,花生仁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自然感受秋天丰收的自然规律,体会分享与感恩的情感,活动中幼儿通过调查访谈与动手制作等多重体验,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道德品质教育。
(二)节日仪式教育的品格塑造作用
节日仪式教育通过规范的仪式程序和庄重的仪式氛围培养幼儿的仪式感和责任意识,在集体参与中强化道德认同和品格养成。仪式教育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感召力能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触发幼儿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皇冠幼儿园在清明节开展的祭祖仪式教育中,通过引导幼儿了解“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在庄重的仪式中学习对先辈的敬仰和感恩培养孝亲敬长的品德。
(三)节日主题课程的价值观传递机制
节日主题课程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和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实现价值观念的深度传递和内化,这类课程将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各个学习领域中形成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见图 1)。皇冠幼儿园的“四步体验学习法”主题课程通过横向关联性和纵向逻辑性的结合,构建了完整的价值观传递机制,在端午节主题课程中教师从屈原的爱国精神入手,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与制作香囊等活动,让幼儿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图1 节日主题课程价值观传递机制

三、传统节日德育教育效果的评估与优化
传统节日德育教育的系统化评估与持续优化是提升幼儿园德育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有效的改进机制,传统节日教育能够在评估反馈中不断完善在实践改进中深化德育成效,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品格塑造的教育目标为构建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幼儿德育体系提供实践支撑。
(一)幼儿德育素养发展的观测指标
建构多维度的幼儿德育素养观测体系将品德认知与情感态度及行为表现三个维度作为核心评估指标,品德认知维度着重观测幼儿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和价值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绘画表达与故事复述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收集幼儿的认知反馈。情感态度维度关注幼儿在节日活动中的情感投入度和价值认同感,运用情感表现记录表和同伴互动评价量表进行动态监测。行为表现维度重点评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转化,建立行为观察档案和家园共育反馈机制,追踪幼儿在孝亲敬长与团结互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构建基于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效果评价机制突出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检验,过程性评价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活动记录分析法,实时记录幼儿在节日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变化和成长轨迹建立个体发展档案袋。结果性评价运用前后测对比研究方法,通过设计情境测试和行为观察任务,量化评估幼儿在德育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成效,同时建立多主体评价体系,整合教师专业评价与家长观察反馈和幼儿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化的效果评价网络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德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改进
基于评估结果实施精准化的德育教育改进策略构建持续优化的质量提升机制,针对评估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调整节日主题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增强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通过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和德育教学技能提升,增强教师实施节日德育教育的专业能力,完善家园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延续节日文化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
传统节日德育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与品格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通过深入分析传统节日的德育内涵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构建了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与仪式教育和主题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体系。这一体系有效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道德品质的内化养成,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持续优化策略为传统节日德育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乐乐 . 融传统节日文化于幼儿园德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06):137-139.
[2] 成苗苗 .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J]. 早期教育 ,2023,(04):42-45.
[3] 陈红云 . 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思考 [J]. 好家长 ,2022,(08):53.
案例来源:
https://jyj.weihai.gov.cn/art/2021/4/28/art_77004_258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