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运用”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种娟娟
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引言:
“语言运用”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强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沟通和创作。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将知识系统化、情境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语言运用”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主题引领,构建语言学习情境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主题对各部分的影响,通过设置恰好的主题,我们能够将零散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教师能借助于设置合适的教学主题,深入研究后设计一系列言语活动,选取合适主题。借助于多媒体等各类资源,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结合形成生动立体的、诱发思维的言语情境。如借助多媒体动画影像呈现故事的大意,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利用音像资料营造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感受听的语言环境中的发音、口吻和表达技巧。譬如,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包括 4 篇中国和外国的小中篇小说,涉及不同的作家风格,该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小说特点”。教材的重点是“体验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尝试自我编创小小说并写作”。语文训练重点是先读、后写。讲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时,可以播放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片段配音,例如配音员模仿书中青头和红头在牛胃中发出惊慌失措的对话。这种生动有效的形式,能让人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口语表达中的语调变化和各种情绪时的语言特点,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目标指导,明确单元语言任务
开展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单位目标的指导性作用,准确地定义每部分的学习目标,进而依据学习目标制定细致的语言任务。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剖析教材,结合新课标和学情需要,明确单元语言学学习目标——不仅能做好汉语知识的体系梳理,还应考虑到语言技能的训练。在明确单元目标后,还需将其拆解为若干具体可落实的语言任务,基于此制作单元学习表。该表格里不仅包含认识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的基本点,更应加入听说练习的综合训练、角色扮演、发散思维等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在单元主题下完成这些任务,帮助其形成完整的语言知识框架,切实提升语言应用水平。教师要充分研读课文,联系新课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确定各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归纳整理,还要考虑到语言技能的训练。
举例来说,围绕“童话语言神奇张力与启迪”这一语文学科的学习主题,便可提出如下课业层面的语言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精准辨识并领会童话故事中的关键词汇与句式结构,把握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及运用方式。2. 通过阅读与剖析童话文本,学生能够提炼出故事的主旨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成概括与表达。3. 在听说训练活动中,学生能够仿照童话故事的对话特点,开展角色扮演或情景还原,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4. 结合本单元主题,学生能够尝试创作简短的童话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与适宜的语言形式,展现个人对主题的理解与思考。5.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交流与探讨过程中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设定,除了涵盖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开展明确了方向。
三、字词解读,深入理解语言特点
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深度剖析字词的内在属性是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仅停留在字词基础含义的讲解层面,还需进一步挖掘字词背后承载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与修辞价值,引导学生从字形构造的差异、语义关联的脉络,以及不同语境下字词含义的演变与转化应用等维度展开深入探究与对比。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字词学习过程中,逐步领会并掌握词汇的独特属性,进而在实际语言交际场景中,更精准、更贴切且更具创新性地运用语言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最终实现更高效的语言学习效果。以单元教学中带有“口”部首的生字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路径: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比分析,梳理出一系列含“口”部首的汉字,例如“咀嚼、吱声、吞咽、咆哮”等;随后组织学生共同剖析这类汉字在构字逻辑上的内在含义与规律,理解“口”部与字义间的关联;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尝试运用这些字词进行表达,实现从认知到应用的转化。
四、群文阅读,串联语言知识体系
在开展课堂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多篇文本的内容异同及内部关联,指导学生通过多篇文本的主题思想、写法特色、修辞手法,辅助学生发现“散点”语言学点的逻辑关联,建构完整的语言学架构。例如,可带领学生将《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两篇课文作为群文,从文本中的细节刻画(包括描写动词、心理描写)入手,探究其作用是如何丰富故事情节形象性和强化这一效果的;指导学生在文本中观察词组搭配和语言组织方式,发现有“左抬抬不起来”“右搬搬不动”等词语搭配独特、趣味形象的词语组合,有韵律美感、读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的词组搭配,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升语感,进一步提高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水平。
五、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按照教材设定的教学标准,践行“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十分关键,该模式核心在于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深度整合——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过程积累实用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依托写作实践激发主动阅读的兴趣,最终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具体教学为例,教师可挑选《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描绘小女孩梦境的文本片段,带领学生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与运用的修辞手法,之后让学生仿照片段中的词汇风格与句式结构,描绘属于自己内心的梦境场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词语运用的熟练度,还能进一步增强其书面表达的逻辑性与感染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参考本单元童话作品中的角色塑造方式、故事脉络推进等核心要素,尝试独立创作全新的童话作品,并且要求在作品中融入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语言运用”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大单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清晰界定教学目标、打造情境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环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在未来的教学实践里,教师应当持续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为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亚娜 .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32):45-47.
[2] 肖慧 .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实践 [J]. 智力 ,2022(2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