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师生对话

作者

张文聪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将对话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互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生本之间得到有效的沟通,本研究尝试建立一种双向的交流环境,既要求学生勇于与老师沟通,也要求他们善于与老师沟通。

关键词:对话教学;民主平等;创设环境

新的课程改革将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我反思和交流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的做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型,而是将更多的关注放到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上。通过对话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沟通和讨论更加有趣、有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在过去的课堂上,老师是唯一的掌握者,而学生则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这种关系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影响了学生自主的发展。对话教学强调的是,课堂上的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问答,而是一种充满互动、尊重、理解的双向情感交流,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能够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友谊,从而达到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教育目的。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如果不能构建起民主、公平的教学氛围,那么他们之间的互动将无法达到最佳境界。因此,老师们应该抛开自身的身份,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以及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的感受,并且以此构建起一种可以彼此信赖、彼此协助的健康良性伙伴关系。教学的作用不可忽略,因此老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育德的职责,向激励思考、协作沟通、指导、协助、推动、协调等多方面的职责发展,以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UNESCO曾经指出,教学的职责不仅仅是传达,更要激发思考,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观点,并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才能体现教学的最高意义。教师应该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一起,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结果,并且要求彼此之间能够进行深入的交流、探索、分享、共同进步,以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在《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位传递科学知识的老师,而是一位导演,要透过绘本、创设活动情景、礼仪词语、规矩意识、活动儿歌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际经验中、在问题冲突中,深入理解与同学玩耍时的态度、礼仪、规矩等,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循规矩,培养优秀的品格,从而提高的品格文化素养。通过培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玩乐精神,建立起遵守规则、彼此尊重与理解的道德品质。在本堂课中,老师自始至终就是以一个可亲可敬大朋友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师生关系融洽,实现了有效对话。

二、创设多向交流的教学环境

对话双方在交流时向对方开放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多方交流的氛围中,双方都可以扮演演讲者和观众的角色,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倾听对方的发言。要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甚至学生与教材中的“儿童”的对话,必须营造一种师生多向交流的环境。当前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扮演一个孤立的角色,一言堂。这种做法没有足够的互动,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没能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做法,让老师与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为了更好地指导学习,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与同伴的互动、探讨、合作以及提供有价值的指点等方面。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课程的讨论当中,从而更好地激励、指导、协作。例如在教学《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课“玩游戏,明事理”环节时,就让学生都来当导演,请学生来说一说游戏状况,然后按照学生说的游戏要求再来玩一玩,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角色扮演去采访学生,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德育的效果,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完全是木偶的情况。

2.让学生积极参与变成课堂主角。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如果没有任何人的参与,课堂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挑选适合的话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参与氛围。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在思想、情感、言语和行动上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其他角色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该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全部调动起来,参与率100%,而且眼、口、手、脑、耳等全身各器官充分被调动起来,各器官的参与率也是100%。

三、让学生敢于与教师对话

为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胆怯、自信地与教师交流。此外,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规则,而是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允许错误,并且尊重他们的不完美,以此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正沟通。通过提供鼓励和激励性的评价,如“你真会动脑筋”“你想的办法真是太好了”“说得太好了,连老师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你读的书真多,知识真丰富”“你的思路很清晰,讲得很有条理”等,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与老师交流,并培养他们的对话兴趣。《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中,老师用绘本引入课题,拉近了师生的年龄距离。紧接着创设孩子游戏的场景,设计了“想玩游戏要大胆说”这个教学环节,更是鼓励学生大胆与别人交流、对话。其次设计了共玩游戏、学生当裁判、师生共同采访等环节,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大胆表达的良好氛围。

四、让学生善于与教师对话

为了让学生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①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老师交流;②让学生围绕话题与老师交流;③让学生学会倾听,把握重点;④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出有条理、有逻辑的观点;⑤让学生表达出简洁明了的观点。

例如在教学《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该课时,老师设计的环节、问题、对话的内容,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提出的对话内容很有针对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始终围绕游戏的礼貌、规则等话题 进行交流,例如导入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绘本设置对话的交流内容:你想和小伙伴做游戏,应怎么说?学生畅所欲言,再到后来的环节,教师精心设置反过来的话题:小布丁游戏的请求,被拒绝了,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老师当记者,学生当游戏当中的角色,提问:你为什么拒绝他加入游戏?再采访被拒绝的同学,你现在知道被拒绝的原因了吗?这样的对话一环扣一环,学生的对话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乐于对话,对话有方法、有条理、有针对性,教学效果较好。

结束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照本宣科、独唱",而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流露的"对话"。有效对话不仅能交流思想,更能促使学生形成深邃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师生对话意识、创设真实生活化的对话情境、精妙设计师生对话主题,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玲. 初中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策略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几则教学案例 [J].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 (11): 4-6+10.

[2]程惠濂.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2, (36):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