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
曹海涛 朱红飞 闫静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 甘肃省庆阳市 74570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任务部署。在这一宏阔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领域的落实成效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最终达成。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着新旧矛盾交织叠加的复杂态势,某些关键岗位或业务环节存在的廉洁风险并未完全根除,监督体系在具体实践中的协同效率亦有待进一步提升。因而亟须构建起更具穿透力、覆盖性与威慑力的国企廉洁治理现代化体系。
一、加强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护全民利益的核心诉求
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亦即全民共同财富的集中体现,倘若在运营管理环节出现廉洁风险甚至腐败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若在资源配置、招标采购、产权交易等关键业务中发生以权谋私行为,往往导致国有资产评估偏离市场价值规律的不正常转移,或是采购成本被人为抬高造成隐性损失,决策权力过度集中且缺乏透明度的运行机制为设租寻租创造可能性空间,监督制约机制的部分失效则使得道德风险得以持续累积,因此唯有全面清除权力运行的灰色地带才能真正确保人民群众共同财富的安全完整,这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经济逻辑起点与现实驱动力所在[1]。
(二)稳定员工队伍提升企业内生动力的关键支撑
国有企业在岗员工普遍存在对廉洁公平环境的强烈心理期待,当发现身边存在凭借非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或者晋升机会的现象时,工作积极性将遭受显著挫伤。基层员工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客户或供应商的过程中,若监督缺位可能诱发小额利益输送行为持续蔓延,从报销单据的不实填报到质检环节的放宽标准,看似轻微的违规行为在集体环境中会形成腐蚀性极强的负向文化,所以强化纪律约束并非仅仅针对重大贪腐案件的事后追责,实质上是通过规范日常经营管理行为重塑组织内部的公平感知与信任基础,进而有效激活全体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与价值创造潜能。
(三)响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政治责任担当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机制,若部分单位仍存在管党治党责任虚化弱化的问题,容易形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制度衰减效应。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在国有企业层面的实践落地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部分监督主体仍存在专业能力薄弱与问责震慑不足的双重短板,这使得某些违纪违法行为呈现隐蔽化变异化的新特征,从传统物资采购环节转向数据资源管理等新兴领域,给监督工作带来更高复杂性与技术门槛,所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质上是对国家监察体系改革战略的基层呼应,更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在微观经济组织层面的具体实践延伸,担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扫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政治使命。
二、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精准锁定关键业务环节的穿透式风险防控
国有企业的廉洁风险防控重心应当向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深度延伸,针对物资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资质智能核验与历史交易数据追溯机制,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推动招标文件编制评标过程定标决策的全流程电子化留痕管理,特别是在关联交易事项中严格执行利害关系人申报备案与集体决策的双重约束,财务票据报销流程必须嵌入影像扫描识别系统与金额阈值自动预警功能,关键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应当成为制度性安排而非临时性措施,审计部门需要建立与纪检监察机构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异常支付信息的实时筛查,通过业务管理流程与廉洁风险监控系统的深度融合,在具体操作层面形成环环相扣的权力运行制约链条。
(二)构建多元监督力量协同联动的立体化网格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效能的提升不能单靠纪检监察机构的单点发力,需要统筹巡视巡察审计法务等多维度监督资源形成功能互补的运作体系,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应当深度介入部门业务会议并建立监督观察点日志记录制度,上级集团对子企业的垂直监督需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取跨区域同类型业务的异常交易特征,外部董事在参与重大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专项风险评估报告的知情权保障,信访举报平台要打通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实名举报线索的定向核查,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必须厘清股权结构变更后的监督责任边界,通过明确不同监督主体在权力运行关键节点的观测职责与信息通报义务,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景式监督网络结构 [2]。
(三)健全权责对等贯穿到底的责任传导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国有企业落地的基础在于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助责任的精准分解传导,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应当包含分管领域廉洁风险点排查与防控措施制定的量化考评指标,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履职述责报告必须具体到风险岗位人员的谈话提醒次数与问题整改督查完成率等可验证要素,业务部门负责人在流程再造时应当同步提交廉洁风险防控模块的嵌入设计方案并纳入绩效考核,纪检监察机构问责处置不能仅停留在行为查处层面,更要倒查管理制度漏洞与监督缺位环节的责任归属,通过建立责任清单跟踪督办与履职留痕回溯的完整工作闭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压力有效传递至基层组织的毛细血管末端。
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经过持续深入的系统性探索,已在权力监督制约的机制设计与责任传导层面形成较为清晰的实践框架。精准化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立体化监督网络的协同运转以及权责对等机制的全面贯通,共同构成当前阶段提升廉洁治理效能的核心支撑架构,这些策略实施是对国有资本运营特殊性与复杂性的积极回应,既着力化解既有廉洁风险存量。更注重从制度根源上遏制增量问题的滋生蔓延。最终构建起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的国有企业廉洁治理新范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更为坚实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骆宇翔 . 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浅析 [J]. 党政论坛 ,2025,(03):16-18.
[2] 张美娜.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 ,2025,(04):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