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程利梅
成安实验小学 056700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持续深入落实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普遍运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为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实践提供更多的新型资源支持,同时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顾名思义,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数字化的形式生产,加工并运用的新型教育资源,在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教育资源领域后促成的新兴产物。
1.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1 帮助学生维持充足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而数字化资源(如动画、互动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通过丰富的视听元素和交互式体验,使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诗歌的意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在识字教学中,趣味化的汉字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此外,数字化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如在线阅读平台提供的故事、寓言等,既能拓展阅读量,又能增强学习主动性。
1.2 为教师提供更多可选教学方式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高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如智慧课堂系统、在线测评软件、虚拟现实(VR)场景等,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批改系统快速分析学生习作,提供精准反馈;在阅读教学中,电子书和有声读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此外,数字化资源还能支持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推送差异化学习材料,提高教学针对性。同时,各类在线教研平台和资源库(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海量优质教案和课件,减轻备课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1.3 助力教学有效性的确保与提升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借助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如在线测评系统、学习数据分析平台等,教师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通过课堂即时反馈系统,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讲解;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师还可以识别班级整体的学习趋势,优化教学内容的难易分布。此外,数字化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如微课视频、互动练习等,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巩固所学知识。这种精准化、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减少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高效,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佳学习路径上取得进步。
2.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利用数字化资源直观展示课文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听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例如,在讲解《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黄山的全景视频或 3D 虚拟漫游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述的“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景观,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如,在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动态水墨画和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氛围中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意境,增强对诗歌情感的领悟。此外,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汉字演变动画,展示“日”“月”“山”“水”等象形字的来源,使学生在趣味化的学习中掌握字形和字义。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2 通过数字化资源构建参与型的课堂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传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型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的投票、弹幕、抢答等功能,设计实时互动的课堂活动,如“课文角色扮演投票”“观点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狐假虎威》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 AI 角色扮演软件,让学生分组为狐狸、老虎等角色配音,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展示各组的创意演绎,增强课堂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托在线协作工具(如 Padlet、腾讯文档等),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共同编写故事接龙、制作课文思维导图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2.3 以自主探究为基准运用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出现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更便利、更全面、更新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整合资源,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除去在课上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参与型课堂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资源时还可从自主探究的视角出发,引导小学生自发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课后预习课文知识,确保新型资源可以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针对《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布置运用智慧教育平台预习课文知识的任务集,如课文中包含多少种类型声音,再如哪些声音与植物有关,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围绕课文自主探究预习,同时鼓励小学生观看优课及微课视频尝试解疑答惑,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生语文自主探究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为后续的课上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引导小学生主动利用资源课后自学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对于语文知识的巩固显得尤为关键,可以决定教师是否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在小学生课后自主复习中,数字化教育资源同样可以实现其可观价值,帮助小学生根据自身语文学情和当堂学习表现选取适配的资源,有效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如《北京的春节》一课的课后自主复习环节,教师可以使用智慧教育平台向小学生推送基础型和拓展型的复习计划,引导小学生使用平台按需选择其一,在教师推送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撑下完成自主复习。基础型计划可以侧重于醋、筝、燃等生字生词的书写,拓展型计划则可引导小学生回顾自己度过春节的记忆,尝试模仿课文写作,教师应分别推送所需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帮助小学生完成课文复习。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创新应用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落实,旨在引导更多的教师主动运用数字化资源及工具辅助教学,同时为教学数字化创新过程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支持。数字化教育资源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主动学习期间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海燕 . 数字化学习资源助推小学语文学习形态变革探索 [J].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3,(01):16-20.
[2] 孔杰 , 金双 .“互联网 + ”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3,(06):26-28.
[3] 李彦敏 , 梁琴 . 基础教育“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困境与突围——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4(06):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