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秦建秀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定昌镇中心学校
引言: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育重要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间互助协作与共同成长,与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小学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尤为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实践,然而当前教学现场仍面临合作形式单一、互动深度不足等问题。立足课堂实践,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经典素材筛选、合作模式运用三个维度展开探索,构建富有中华文化特色合作学习方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焕发
合作学习环境创设应注重传统文化氛围营造使课堂焕发出持久活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学习空间如悬挂传统字画、设立文化展示区等让学生置身于浓厚文化氛围中。课堂组织形式上应当借鉴古代书院“同窗共读”模式,采用“回”字形或小组式座位安排,便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入拱手礼、作揖礼等传统礼仪作为小组讨论前后仪式,既增强仪式感又培养礼仪习惯。还可以设计富有传统文化特色合作任务如“国学擂台”竞赛、“小先生制”互助学习等,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与合作意识。这些做法不仅使课堂环境充满人文气息,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情感基础。
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司马光》为例,应当精心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合作学习环境,课前布置教室将“安危冷暖,人所共知,临机一断,勇者能为”的古训悬挂于教室四周,营造讲求智慧与勇气文化氛围。课桌摆放成“U”形,中央放置一个仿古大缸与石头道具,还原课文场景引导学生穿着古装进行拱手礼体验古代学童礼仪。然后分成“智慧组”、“勇气组”、“行动组”三个学习小组,采用“故事接龙”方式让各小组轮流讲述司马光相关故事,不仅限于课文内容还包括查阅资料获得补充信息,开展“破缸救人”情境模拟,各小组设计不同解决方案,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救助同伴。课堂末尾各小组进行“古风汇报”,以古代说书人方式分享学习收获,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机智勇敢品质,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活力与生机。
二、经典素材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层次丰富多元
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典素材筛选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质量与学习效果,应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教育价值文本,遵循“贴近生活、符合认知、富有趣味、蕴含哲理”原则。古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中富有哲理片段,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精华,历代名人轶事典故,均能作为优质素材。筛选时应注重层次性与多元性,既包含浅显易懂童谣歌谣也涵盖稍具挑战性古诗文,有叙事性历史故事和有寓言性哲理文章,关注文本内容也重视文化背景。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与吸引力,通过实物、模型、场景还原等方式提升体验感与沉浸感,应关注素材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不同文本形成互文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文化认知体系。素材拓展至相关典籍资料、民间文学等领域,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多元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以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田忌赛马》为例,应当围绕这一经典历史故事设计多层次合作学习内容,拓展选取《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片段,让学生小组合作解读文言文,感受原汁原味历史记载,补充孙膑其他智谋故事如“减灶计”、“围魏救赵”等形成系列学习主题,引入春秋战国时期背景资料孙膑生平简介、赛马风俗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发生环境。在内容呈现上精心准备战国地图、兵书影印本等实物制作赛马场景微缩沙盘播放赛马相关影视片段,展示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图谱使学习材料立体丰富。通过如此精心筛选与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知识,更深入理解了中华智慧与谋略文化精髓,课堂内容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广度与深度。
三、合作模式灵活运用,学习效果全面显著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灵活选择运用,构建多元化学习路径,常见合作模式包括“协作探究”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任务分担”将复杂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由不同学生负责完成后整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组织结构设计包括小组组成方式、成员角色分配、合作规则制定等确保高效运转,任务设计应具有开放性与挑战性,既要明确目标又要留有思考空间。互动形式应多样化,既有小组内部交流也有小组间展示分享,学习资源应丰富充分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支持,适时提供指导但不包办代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维度进行关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合作精神等方面,通过即时反馈促进学生持续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以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应当设计“英雄事迹社”合作学习方案,采用“文本探索”模式,将班级分为“人物形象组”、“情节结构组”、“语言特色组”、“主题思想组”四个小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人物组分析五位壮士英勇事迹与崇高品格,情节组梳理故事发展脉络与高潮设计,语言组探究文本表现手法与修辞运用,主题组挖掘文章蕴含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实施“历史寻访”环节,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收集狼牙山战斗历史背景与五壮士真实事迹补充材料。开展“英雄精神传承会”,各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并就“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展开讨论,形成集体感悟。学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精神与崇高爱国情怀,实现了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情感熏陶多重教育目标,体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独特优势与显著效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探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路径,构建了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教学模式,通过营造富有文化气息学习环境、精选多元经典素材、灵活运用合作模式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这一模式不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发展,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与文化认同感。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开发更多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合作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合作精神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军 .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 新智慧 ,2023(22):117-119.
[2] 何琴 .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J].2024(32):107-110.
[3] 葛静娴 .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电脑校园 , 2023(6):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