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情境式教学策略研究
覃永倩
柳州市民族高中 545005
一、引言:情境架桥,引向深度
高中生物学知识抽象复杂(如遗传、生态、神经调节)。传统讲授易使学生被动记忆、理解表面,难以达成核心素养要求的深度理解、迁移应用与创新思维。深度学习强调主动建构、批判思考与问题解决。情境式教学将知识置于具体、有意义背景中,还原其产生与应用场景,激发兴趣和内驱力,为深度学习搭建桥梁。研究其有效策略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核心策略与实践案例
(一)问题驱动型情境:点燃思维
要点:设计真实、复杂、递进的问题链作为主线。
案例:“湿地水葫芦泛滥”情境,驱动学生分析生态平衡要素(物种关系、能量流动),评估影响,设计恢复方案,深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锻炼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
促深度:激发分析、推理、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
实验探究型情境:做中求知
要点:变验证为探究,鼓励设计、操作、分析、反思。
案例:“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任务,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解释数据,深刻理解酶的作用条件。
促深度:实践探究过程,培养实证精神、批判思维,深化科学本质理解。
(二)生活关联型情境:活化知识
要点: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健康、社会热点。
案例:用运动后酸痛讲无氧呼吸;用疫苗接种原理讲免疫;用家族系谱讲遗传病。使细胞呼吸、免疫、遗传等知识具象化、有意义。
促深度:建立知识与生活联系,理解应用价值,提升解决问题意识。
(三)社会议题型情境:担当责任
要点:引入转基因、克隆、生物保护等议题,组织分析、辩论。
案例:“是否推广转基因主粮?”辩论,促使学生综合运用遗传、生态、伦理知识论证,理解科技双刃性。
促深度:培养多角度分析、价值判断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模型构建型情境:具象思维
要点:利用实物、绘图、概念图等构建或修正模型。
案例:用材料构建 DNA 模型模拟复制;绘制血糖调节概念图。将 DNA 结构功能、激素反馈调节等抽象过程可视化。
促深度:促进对系统结构与动态的理解,锻炼模型与建模思维。
(五)科学史实型情境:重历程探索
要点:重现关键科学发现历程与实验。
案例:按时间线呈现光合作用探索实验(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逻辑、局限与认知深化过程。
促深度:理解科学发展的实证性与动态性,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如假说演绎)
(六)角色扮演型情境:体验共情
要点:扮演特定角色解决模拟场景问题。
案例:“生物多样性保护听证会”扮演不同利益方;扮演“神经冲动”传导过程。加深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神经调节机制的理解。
促深度:促进换位思考,理解系统内因素互动,锻炼表达沟通。
三、实施关键
情境真实适切:贴近学生认知,有效承载核心知识。
目标清晰聚焦:始终服务于深度学习目标(概念理解、思维训练)。
教师引导支持:适时提供问题引导、资源方法支持(“脚手架”),尤其在思维关键点。
互动反思充分:鼓励合作交流,引导对过程、方法、结论的反思。
评价多元过程化:关注思维过程、探究能力、合作表现与问题解决成果。
四、结语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情境式教学,核心在于以情境激活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本文探讨的七类策略,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真实场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实践证明,其能有效提升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未来需持续优化情境创设,深化学习过程研究,让情境切实成为启迪思维、通向生物学深度学习的坚实之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王晶莹,张铁道,郑永和. 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科学深度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20(02):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