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探究

作者

孙鹏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资源急剧消耗、建筑垃圾围城、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据相关统计,建筑活动在全球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及碳排放总量中占比极高。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然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的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绿色建筑并非仅指建筑本体的绿化或节能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绝非仅靠设计师的蓝图或某项孤立的技术,它从根本上依赖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工程管理以“质量、成本、工期”三大控制目标为核心,往往忽略了环境与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将可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地嵌入项目管理的骨髓,从理念、组织、流程、技术到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是当前建筑领域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内涵涵盖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个层面。生态持续要求建筑活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如在建筑选址时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生态敏感区分布等因素,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经济持续强调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优化,不仅关注建设成本,还包括运营维护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等,通过采用节能技术、优化建筑设计等手段,降低长期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持续则注重建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设计。从设计阶段开始,绿色建筑就综合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围护结构等因素,以实现自然采光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在施工阶段,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如装配式建筑技术减少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与噪声污染,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降低对室内外环境的污染;在运营阶段,通过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与调控建筑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建筑工程管理中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和管理人员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仍然秉持传统的建筑管理理念,过于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决策阶段,缺乏对绿色建筑技术和方案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加快进度,往往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对绿色施工标准执行不力。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导致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实施。

2.2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对绿色建筑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对建筑企业的环保要求缺乏强制性约束,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获取绿色建筑标识而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此外,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

2.3 成本控制难度大

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采用新型绿色材料、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等,初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这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压力。虽然绿色建筑在运营阶段能够节约能源和水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但部分企业由于短期内难以看到经济效益,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绿色建筑的建设。此外,绿色建筑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不够准确,也影响了企业投

资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3 建筑工程管理中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实施的优化策略

3.1 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策略

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攻克绿色建筑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强对绿色建筑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与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优化建筑相关专业设置,增加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培养具有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绿色建筑技术与管理培训课程,提高员工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

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环保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制定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如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投资绿色建筑的积极性。此外,加强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3.3 成本控制策略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基金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的研发创新,降低技术与材料成本。例如,对生产绿色建筑材料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提高企业与项目参与绿色建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随着绿色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的成本。建筑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在绿色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与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避免过度追求高端技术与材料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在施工阶段,通过精细化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施工成本。此外,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的融资模式,如绿色金融,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绿色建筑实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已蔚然成风,势不可挡。在推进可持续性的道路上,优化工程管理环节,普及绿色建筑工艺,采用环保建筑材料,能显著降低建筑全周期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为后代保留碧水蓝天。绿色建筑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城市向低碳化、生态化的转变,增强了城市的适应力。然而,当前仍面临成本限制、技术难题、认识欠缺等多重挑战,亟需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共谋破解之道。未来,应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完善和推广,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苏舒阳, 雷红梅, 李伟轩. 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24(11):83-85.

[2] 朱向勤 , 土巨鸿 , 和俐蓉 .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23):32-34.

[3] 刘贵文,沈岐平 . 基于 BIM 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综述 [J]. 工程管理学报 , 2019, 33(1):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