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分析
杨晓明
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商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
1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特点
1.1 含水量高
软土路基的高含水量特性使其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水分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土壤颗粒间的摩擦力和黏聚力,从而削弱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此外,过高的含水量还会导致土壤的流动性增加,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侧向滑移或挤出,进一步加剧路基的变形风险。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针对高含水量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排水、固结或其他改良措施,以提升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性能。这些技术手段的选择和应用需结合具体工程条件,确保施工质量和长期使用效果。
1.2 压缩性较高
软土路基的压缩性较高,这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由于软土颗粒间孔隙较大且结构松散,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显著的体积变化,导致路基沉降问题频发。这种沉降不仅表现为总量较大,还可能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从而对路面结构的平整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为应对这一特性,施工中通常需要采取预压、夯实或使用加固材料等措施,以减少路基的压缩变形量并提高其密实度。这些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路基的整体性能,为公路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3 低承载力
软土路基的低承载力特性是其在公路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于软土本身的结构松散且颗粒间结合力较弱,导致其在承受外部荷载时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这种低承载力不仅会限制路基对上部结构的支撑能力,还可能引发局部塌陷或整体失稳的风险。特别是在交通流量较大或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的情况下,路基的承载性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改良土壤性质、增强地基强度等措施来提升路基的承载能力。
2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的要点
2.1 换填法
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换填法作为一项重要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其核心要义在于系统性地清除原有软弱土体结构,科学合理地采用强度更高、性能更稳定的优质材料进行替代。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路基结构的整体承载性能与稳定系数,特别适用于软土层厚度较薄的区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工程设计规范,精心筛选符合技术标准的换填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砂石、碎石及改良土等,并按照既定工艺流程规范开展分层回填与压实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达标。此外,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各层填料的厚度与压实度指标,确保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通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换填处理工艺,可有效降低软土路基的沉降风险系数,切实提升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与使用寿命。
2.2 排水固结法
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排水固结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地基处理技术,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学调控软土路基含水率,有效提升土体强度与稳定性。该技术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关键作用,以高效有序的方式加速软土层水分排出,显著降低孔隙比指标,切实增强土体密实程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采取在软土层内布设竖向排水通道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砂井、塑料排水板等排水设施,并科学结合预压荷载施加工艺,确保土体在预期工期内高质量完成固结作业。该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软土层的压缩性能指标,更能有效提升路基结构的整体承载效能。为确保排水固结工艺取得预期成效,在施工实施阶段必须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的空间布局与间距参数,同时严格把控预压作业周期及荷载施加力度等关键参数,从而实现既定的固结目标要求。
2.3 加固桩法
加固桩法作为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针对软土路基处理的关键性技术方案。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高强度桩体结构,有效提升地基整体承载性能,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经实践验证,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软土层厚度较大或对路基稳定性标准要求较高的重点路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技术规范要求,科学选用水泥搅拌桩、预制混凝土桩及钢管桩等优质加固桩材料,其技术选型必须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和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综合研判后确定。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加固桩的布设间距、深度及排列方式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计算论证,以确保桩体与周边土体形成稳固可靠的协同作用体系。同时,施工过程中务必严格执行成桩质量管控标准,切实防范因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承载力不足或沉降等质量问题。通过科学运用加固桩法这一先进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软土路基的整体结构刚度与抗变形性能,从而为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长期耐久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可靠保障。
2.4 化学改良法
化学改良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处理技术,是通过科学配比向软土体系中加入特定改良材料,以有效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先进技术手段。该方法充分发挥石灰、水泥等优质化学添加剂的特性作用,使其与软土发生良性化学反应,从而显著提升土体结构强度与整体稳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科学规范,针对软土特性及工程实际需求精准选用改良材料,并通过充分拌和确保材料均匀分散。同时,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把控,切实做到掺量比例精准、拌和深度达标,以实现最优的改良成效。实践证明,化学改良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压缩性能,更能显著增强路基承载能力,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经济实用、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2.5 加筋法
加筋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处理技术,是通过科学引入高强度材料对软土路基实施性能提升的关键举措。该技术主要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包括土工格栅、土工布及纤维材料等优质材料,系统性地强化路基结构的抗拉强度与整体稳定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上述加筋材料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分层有序地铺设于路基各结构层,与周边土体形成稳固的复合体系,从而高效分散外部荷载作用,显著降低变形风险系数。为确保取得预期加固效果,必须依据工程实际特点,科学确定材料类型、合理设置铺设间距及优化层数配置,并切实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实践证明,加筋法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软土路基的承载性能与抗剪强度,同时有效抑制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公路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 结语
经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软土路基处理作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过对软土路基基本特征及其主流技术处理手段的系统性研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各类技术方案均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技术优势。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决策原则,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特征、工程技术指标和经济成本控制等核心要素,审慎选择最优化的技术路线或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方案。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新型建筑材料、先进施工工艺的持续涌现,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必将实现质的飞跃和多元化发展,为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经验的持续积累,必将有力促进技术体系的迭代升级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斌 .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初探 [J]. 四川建材,2025,51(07):189-192.
[2] 李佳骏,熊宽 .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J]. 汽车周刊,2025,(07):96-98.
[3] 肖科 .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研究 [J]. 汽车周刊,2025,(04):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