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者

王利明

天津市界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1900

施工人员的安全不仅关乎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强化对施工人员开展的安全培训工作,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频次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在内容呈现、培训方式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些许不足,无法充分适应建筑行业的变化与施工人员的学习需求,因此,创新安全培训模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1.1 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大多把课堂讲授、发放书面资料以及在现场做简单演示等当作主要方式。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培训师常常会照着书本,刻板地讲解安全法规、操作规程等理论知识,其内容既抽象又枯燥,施工人员要想理解并吸收比较困难。这种单向灌输的培训模式,使施工人员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互动性和参与度,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进而让培训效果出现大打折扣的情况。

1.2 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

部分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相关内容,并没有能够十分紧密地与施工现场实际状况相结合起来。其培训内容的更新存在不及时的情况,没办法很好地跟上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在建筑施工领域当中的应用节奏。比如,在某些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施工的项目里面,培训内容依旧把侧重点放在传统施工工艺的安全要点,对于装配式构件在安装过程当中的吊运安全与绿色建筑施工过程里的环保安全等一系列新出现的问题,所涉及到的部分较少。

二、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模式创新

2.1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模式

2.1.1 线上培训平台的构建

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搭建线上安全培训的平台,将诸多丰富的安全培训资源加以整合,包括对安全法规解读、施工安全案例分析、安全操作视频演示等等。平台设置如课程学习、在线测试以及互动交流等一系列功能模块。施工人员能够依据自身的时间安排以及学习的进度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该平台展开学习。通过开展在线测试,能够即时对学习效果予以检验,进而发现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互动交流模块能够给施工人员提供便利,使其可以和培训师以及其他学员展开沟通,相互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在工作当中所积累的安全经验。

2.1.2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

凭借 VR 以及 AR 技术,打造出极为逼真的虚拟施工场景。在这一虚拟场景当中,施工人员能够仿若身临其境一般去体验形形色色的施工环境,还有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安全事故场景的发生经过,深切体会到安全事故所具有的严重性以及危害性。借助对正确操作方式与错误操作方式的模拟,使得施工人员可在虚拟环境里展开安全操作训练,进而能够及时收获操作反馈,以此来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技能。

2.2 个性化培训模式

2.2.1 培训需求分析

在开展培训前,借助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技能测试等方式,充分细致地了解施工人员的情况,如他们的基本信息、文化程度、工作经验、技能水平、掌握的安全知识等等。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收集而来的各类信息展开整理与分析工作,从而为每一位施工人员都构建起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培训档案,清晰明确其在培训方面的需求所在以及需要着重关注的要点内容。

2.2.2 定制化培训方案

依照培训需求分析所呈现的结果,针对不同的施工人员来拟定特制化的培训方案。该培训方案涵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时间等。培训内容会依据施工人员的工种状况、所处岗位以及技能所达到的水平来加以定制,务必要保证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培训方式需结合施工人员的学习特性以及个人偏好,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视频以及现场演示以及安全技术知识、案例分析内容,以供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防止其和工作时间产生冲突,以此来提升培训活动的参与比率。在培训方案当中,还需加入模拟实操环节,借助 VR、AR 等先进技术来模拟出真实的施工场景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让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展开安全操作练习,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并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模式的实践应用

3.1 培训组织与实施

在建筑项目开工前,组建起专门负责安全培训事宜的管理小组,由该小组来承担安全培训的组织工作以及具体实施环节。结合项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出详尽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开展方式还有培训师资等。依照个性化培训模式提出的要求,针对施工人员展开培训需求方面的分析,进而为每一位施工人员量身定制与之相应的培训方案。安排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到线上培训平台的学习活动当中,同时也让他们参加VR/AR 模拟训练、开展案例研讨、进行小组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在整个培训开展的过程里,进一步强化对施工人员学习情况的管理以及监督力度,以便能够及时处理施工人员在学习期间所碰到的各类问题。

同时,为确保培训质量,管理小组还需定期组织培训后的考核与反馈环节。通过线上测试、实操演练、现场问答等多种方式,对施工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检验。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管理小组需及时给予指导与纠正,并调整后续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此外,鼓励施工人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培训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一系列培训组织与实施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还能为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3.2 培训效果评估

构建起科学且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要从诸多维度着手来评估培训所达成的效果。一方面是对知识掌握程度展开评估,借助理论考试以及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去查验施工人员针对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实际状况。另一方面是针对行为改变予以评估,仔细观察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所呈现出的安全行为表现,如是否依照安全操作规程来行事、是否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等,以此来估量培训给其安全行为带来的影响。定期搜集施工人员针对培训给出的反馈意见,明白他们对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师资等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所提出的建议,这样便能针对培训工作持续做出改进。

除此之外,还需对培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予以评估,通过对比培训前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因此节省下来的经济损失,来量化培训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同时,对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影响进行评估,考察施工人员在接受培训后,能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以此评估培训的长期效果。综合上述多个维度的评估结果,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培训所达成的实际效果,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结论

创新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模式,是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切实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模式、个性化培训模式以及互动式培训模式,都能够有力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升培训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在实际应用时,凭借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培训,再加上全面地对培训效果加以评估,通过科学的培训组织与实施以及全面的培训效果评估,这些创新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 , 孟锦绣 , 侯兴华 , 等 .SOP 导向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 2025(2).

[2] 林遵文 ." 互联网 +" 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索 [J]. 福建建材 ,2020(2):3.DOI:CNKI:SUN:FJJC.0.2020-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