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研究

作者

徐金鑫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水利工程在供水、供电、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也为农业、工业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着物质基础。同时,水利工程在保护自然环境、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发挥着显著的价值。运行管理是水利工程的重点工作内容,决定着上述作用是否能够稳定、持续地发挥。然而,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功能结构的变化,运行管理工作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着水利工程的稳定、长效发展。鉴于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以此助力水利工程发挥自身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稳定、安全运行关系着国民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各地区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结构上、功能上也趋于复杂化,若管理不当,将影响工程的稳定运行,进而对其发电、供水、排涝等功能造成影响,阻碍着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将管理工作精细化到每一个流程,并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为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标准化管理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资源紧缺问题日渐严峻的今天,这一举措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还可以提升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使其为国家的整体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2.1 运维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运行管理人员是该项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决定着运行管理的效果。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运行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各地区水利部门存在着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问题,现有的管理人员在专业技术、职业素养等方面均存有不足,具体表现在,未能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与养护、对现代化技术掌握不足等,影响着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

2.2 运行管理缺少经费支持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运行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增加。相较于以往而言,当前的水利设备更为复杂化、现代化,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养护和检修,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就是说,相较于以往而言,当前的运维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以保证设备得到及时维修和养护,也是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但就目前而言,由于相关部门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对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设备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未能及时对其进行更换和养护,这是影响运行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

2.3 尚未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无论在任何工作当中,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始终是工作开展的核心保障,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也是如此。在新的时代中,若想实现运行管理的标准化、规划化,水利部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水利部门尚未建立系统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工作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安全检定标准、检测预警系统等,更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导致许多工作开展的较为盲目、随意,影响着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2.4 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是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需保证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才可以发挥考核工作的实际效用,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就目前而言,许多地区在考核评价、方法、标准等方面较为单一、刻板,无法真实地反映出运行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深入走进各地水利部门发现,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策略

3.1 提高人员专业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各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在水利部门也是如此。因此,若想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首先需保证运维、管理人才的质量。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大对人才的重视力度,选择掌握专业知识、先进技术的人才从事该项工作。同时,相关部门需积极组织开展培训、进修活动,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 [1]。另外,针对我国水利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各地区水利部门可与当地的高校进行合作,为水利事业培养专业、优质的现代化人才,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2 加大经济支持力度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是设备的引进、维护、检修方面,都需要有足够的运维资金。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2]。需要注意的是,若只是依靠当地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很难支持水利事业的长效发展,也会给地区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压力。对此,各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水利部门提供招商引资的机会,使其可以自主创造营收,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

3.3 健全完善管理体系

在开展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部门需对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做出深入的剖析,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标准化管理为方向,对管理制度做出优化与完善 [3]。其中,需要将责任明确到各个部门和个人,以保证发生问题时及时地追究责任,并使所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需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与手段,使其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高速发展。

3.4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健全、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前,水利部门在考核内容、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对此,相关部门需积极调整思想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保证考核内容的合理性、方法的科学性,发挥该项工作的实际作用 [4]。科学的考核机制是提高人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标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是我国水利事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还可以保证其各项价值的发挥,在保证国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助力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并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现阶段,国家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态环境问题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水利工程的价值在不断地提升。鉴于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更新发展思路,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使水利工程的各项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世平 . 新时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对策研究 [J].水上安全 , 2024(28):43-45.

[2] 李彬王璐梁丽瑄 . 利用移动开放信息化平台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研究与应用 [J]. 水利技术监督 , 2022(11):71-73.

[3] 王小康, 郭文文 .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运行标准化管理研究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 2024(003):001-002.

[4] 聂 影军 , 曹 建伟 .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建设[J]. 市政工程 , 2022(1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