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低碳目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

韩战胜 葛颖 龚振东 徐海军

1.622727199002265659 2.6127319920520041X 3.511521199512240018 4.520181199405054434

1 基于低碳目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1.1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实现低碳目标,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方案。例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特点,能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同时,对于钢材等辅助材料,也应精确计算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可回收材料,如再生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经过加工处理后重新用于新的建筑结构中,不仅降低了对天然骨料的依赖,还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1.2 能源节约原则

能源节约是低碳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情况。从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开始,就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建筑的朝向和间距,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在结构设计方面,优化建筑的围护结构,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在冬季和夏季的能源消耗。例如,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外墙材料和门窗系统,减少热量的传递。另外,还可以在建筑中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等,为建筑提供部分能源需求,进一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1.3 环境友好原则

基于低碳目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必须遵循环境友好原则。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和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优先选用环保型材料,这些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同时,注重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风貌。例如,在建筑周边设置绿化区域,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此外,在建筑的拆除阶段,也要制定合理的拆除方案,确保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4 耐久性与适应性原则

为了实现低碳目标,混凝土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适应性。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抵抗各种环境因素的侵蚀,保持其结构性能的稳定。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碳化、抗渗和抗冻等性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结构损坏而进行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从而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适应性则要求建筑结构能够适应未来可能的功能变化和环境变化。在设计时,应采用灵活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布局,方便对建筑进行改造和扩建,以满足不同时期的使用需求。例如,设计可灵活分隔的内部空间,便于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调整,避免因功能改变而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 基于低碳目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

2.1 材料优化选择

在深入贯彻低碳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科学选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重点推广应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具有突出减排效能的绿色水泥产品。这类优质建材不仅在生产环节实现了严格的能耗管控和碳排放量的有效降低,更充分彰显了节能减排的先进理念和实践价值,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要科学合理地提高矿物掺合料使用比例,通过采用硅灰、钢渣粉等优质掺合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更能有效替代部分水泥用量,从而实现碳排放量的持续下降。在骨料选择方面,要坚持以本地化、可再生资源为主导,切实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构建绿

色低碳建筑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2 结构体系创新

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和优化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路径。在结构体系选择方面,可以采用高效的空间结构体系,如网架结构、薄壳结构等先进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力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材料使用量。以网架结构为例,其通过精确计算的杆件空间布置,能够以相对较少的钢材用量实现大跨度空间的荷载承载需求,既节约了材料又保证了结构安全性。此外,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有效技术手段。预制构件采用工厂化集中生产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显著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不仅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为建筑后期的维护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2.3 耐久性设计提升

提升混凝土建筑结构耐久性是贯彻落实低碳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显著增强其抗渗性、抗冻性及抗化学侵蚀性等核心性能指标,切实延长建筑物服役年限。具体而言,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掺入防水剂、引气剂等高性能外加剂,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材料耐久性能。与此同时,要着力强化结构防腐设计,采取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等先进防护措施,有效防范钢筋锈蚀及混凝土结构腐蚀破坏风险。实践表明,耐久性提升工程能够大幅减少建筑物维护加固频次,从而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及碳排放量。

2.4 能源利用与管理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需要在建筑物屋顶、立面等适宜部位合理布设太阳能光伏板,将清洁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有效满足建筑物部分能源需求。同时,要科学规划建筑物通风采光系统,优先采用自然通风采光等绿色节能方式,切实减少人工照明及空调设备的依赖性。在建筑物运行维护阶段,要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与精准调控,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能。通过上述系统性举措,必将显著降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水平和碳排放强度。

3 结语

基于低碳目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资源高效利用、能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耐久性与适应性等原则的贯彻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并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同时,材料优化选择、结构体系创新、耐久性设计提升及能源利用与管理等具体方法的应用,则进一步推动了低碳设计理念在实际工程中的落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材料的研发,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将在低碳化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行业应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设计方案,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凯,王景全,王震,高传松,潘巍 . 基于低碳目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J]. 建筑结构学报,2025,46(07):113-130+141.

[2] 周海涛,吴大江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J]. 工程建设,2023,55(05):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