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电大修安全管理中人员行为规范与培训机制研究

作者

龙大方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引言

核电大修是核电站运行寿期内保障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必要活动,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运行安全。大修过程具有作业环境复杂(放射性、密闭空间、高处、动火等)、参与专业众多(机械、电气、仪表、质保、辐射防护等)、接口紧密、工期窗口有限等特点。在此复杂系统中,人员行为的规范性和专业技能是影响安全绩效的关键人因要素。操作失误、违章或技能不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引发核安全事件。因此,构建严谨的人员行为规范体系和高效的培训机制,对预防人因失误、保障核安全至关重要。

一、核电大修的特点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核电大修安全管理面临的核心挑战源于其固有特点。一是高风险性,机组状态变化频繁,防护屏障可能削弱,人员在特殊环境(高辐射、密闭、高空、动火)作业,风险高度集中;失误或疏漏可能导致放射性泄漏、人员损伤、火灾等严重事故。二是多专业、多接口协同,涉及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辐射防护等多专业领域及业主、合作伙伴等多方人员;工作高度交叉依赖,任一环节失误或沟通不畅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三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易诱发抢进度、简化流程、疲劳作业等行为,显著增加安全管理难度。

基于此,安全管理在大修中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安全第一”是铁律。有效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的根本保障、确保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行业发展的基石。对人的因素即行为规范与能力的有效管理,也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

二、优化人员行为规范的策略

1. 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人员行为规范体系

标准精细化与全覆盖:可依据法规标准及电厂规程要求,针对所有关键岗位和高风险活动,制定清晰、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标准,明确“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及风险提示。

强化宣贯与理解:通过专项培训、班组早会、在线平台等多形式,确保所有人员理解并认同规范要求及其背后的安全原理和风险后果。

构建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独立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如安全巡查、专项检查、管理层巡视等,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对违章行为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严肃问责。

2. 加强人员行为监督与过程管理

推行行为观察与反馈:鼓励管理人员和有经验员工进行非惩罚性现场观察,关注安全关键步骤和易出错环节,及时给予建设性反馈。也可运用监控摄像头等信息化手段观察人员行为,发现不规范行为及时预警提示和纠正。

实施安全绩效量化管理:建立安全行为积分制度,将规范要求细化为可量化指标,结合绩效评价、评优评先和安全奖励,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聚焦关键环节与重点人群:对高风险作业实行监护制(如专职安全监护人);加强对新员工、转岗人员、重点人群的现场监督与帮扶。

3. 培育和强化卓越的安全文化

营造浓厚安全氛围:通过安全月、警示教育、领导示范等活动,将“安全第一”、“保守决策”、“质疑态度”、“诚信透明”、“持续改进”等核安全文化理念融入日常行为。

鼓励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建立安全合理化建议渠道,及时表彰优秀安全表现。定期开展安全文化自评与同行评估,识别改进点。

领导层率先垂范:管理者以身作则,遵守安全规定,参与安全活动,公开讨论安全问题,展现安全承诺。

三、完善培训机制的措施

1. 基于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

结合岗位职责、任务分析、人员能力评估及大修项目要求,识别不同岗位、层级、人员的差异化需求。再根据需求设计精准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长、考核标准和责任主体(如新员工重基础安全,维修人员重专业技能,管理者重风险管控)。此外,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效果,结合经验反馈、技术更新、规程修订,及时优化计划。

2. 丰富培训内容与创新培训方式

一方面要拓展培训内容深度与广度,开展法规、规程、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风险识别与控制、防人因失误工具(一分钟停顿、明星自检、三段式沟通等)、应急处置、团队协作等方面培训内容。同时注重时效性,将最新技术规范、安全要求、设备变更及内外部经验反馈、典型案例等纳入培训。另一方面要采用多元化现代化方式,理论教学可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在线学习,结合现场实操、师带徒开展技能实操演练。可应用模拟机、桌面推演,特别是 VR/AR 技术,构建逼真环境练习操作、应急和协作。此外,可利用安全体验馆进行坠落、触电等体验式学习。

3. 强化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改进

要建立多层次评估体系,通过学员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的笔试与面试、技能实操考核、工作实践中的知识技能应用情况、行为改进观察、对安全绩效提升等多维度多层次开展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员和培训组织机构,形成基于评估结果分析有效性,从而修订培训大纲、教材、方法的闭环,驱动持续改进。

结语

人员行为规范与培训机制是核电大修安全管理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核电大修的特点及安全管理要求,重点提出了优化行为规范和完善培训机制的策略措施。

未来可关注大数据分析、AI辅助培训评估、智能VR/AR等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推进行为安全精细化和常态化、强化合作伙伴人员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相关研究与实践。应用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将为核电大修安全管理持续提升注入动力,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显俊 , 张兵 , 王瑞青 . 核电厂维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 2024(20): 38-40.

[2] 王卫工. 核电厂人员行为规范智能化管理方法研究[D].2021.

[3] 方幼君 . 核电厂人员行为规范智能化管理方法研究 [J]. 电子质量 ,2020.

[4]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安全文化(安全丛书 No.75-INSAG-4)[R].维也纳 : IAEA, 1991.

[5] 国家核安全局 . 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HAF103)[S].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