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一融双高“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研究 

作者

何苗 张若瑜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6

融双高”的提出体现了党对 也正是党的全面领导,我国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如此庞大的高等教 、为国育才”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 织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 [1] 为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和 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其组织力 此,在坚持“ 一融双高”理念指引的前提下,加强高校教师 牢固党在高校的执政根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必要性

1. 时代要求在教师党支部中的需要

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 着力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 压实高校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 校党组织建设的方向, 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中的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重要载体, 持党的领导贯穿在加强高校 策部署能在高校得到有 办学方向的保障。因此, 组织力, 有助于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具体要求

2. 从严治党在教师党支部的延伸

2023 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将全 的重要思想的主题主线。在全面从 已经取得了明显的 队伍在体制与结 记曾向全国450 多 础的工作,使每个基 关重要,然步发展的短板。 提升其组织力则是推动从严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建策略,确保从严治党的原则和 个细微环节之

3. 立德树人在教师党支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大厦的稳固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国这片幅员辽阔、民族多元、人口众多且发展层次丰富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引领人民稳步前行,其核心便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坚实执行力。这些基层党组织,如同党的神经末梢,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它们不仅确保了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至每一个角落,更在实际工作中,以具体实践将党的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是教育和培养学生最直接、最前沿的力量,而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当把“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融入教育、管理、服务教师党员进程中,发挥“教育教育者”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务必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得到全面贯彻。同时应强化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其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还应注重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引导广大教师党员成长为党和人民值得信赖、依靠的优秀教育者。

二 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原则

1. 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是新时代赋予共产 要求。这两者紧密相连,精神层面相契合,内核目标相 致, 共同 明确了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 为党和国家事业 思想的坚定拥护和践行,是共产 的政治底线和行动准则,是推动党 明确指出:“领导改革发展,把党的 得到贯彻落实。对此,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做到坚决 中统一领导,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 两个确立”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根本

2. 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相融合

高校党建工作,作为推动“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具有多种形式。首先,高校党建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高校党建工作要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此外,高校党建工作还应通过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扎根人民、贡献社会,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将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将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理念融合发展,将有助于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特色、更加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方向不断迈进。这对于培育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发展工作将更有意义。

3. 目标导向与问题意识相结合

坚持目标导向,就是将目标与自身实 路径以实现目标。坚持问题 问题意识有机融合,在追求 ,明确目标导向、坚守 要将二者紧密结合,共同融入 设的征程中,提升高校教师 定目标、审视问题;其 准目标、分析问题;最 改进党支部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 激发教师党员的创造 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 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出新的全面部署。[1] 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高校教师党支部,要认真组织高校教师党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文件,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相关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一重点任务,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着力在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思想引领力、工作执行力、群众感召力、自身免疫力上下足一番功夫,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1. 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着力点

着力在增强政治领导力上下功 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核心保障。高校教师作为教 际执行者,肩负着为国家和党培育新时代人才 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把党 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 以贯之做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党的政治建设各项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职称申报等方面严格把好政治关。

着力在增强思想引领力上下功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思想基础。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播优秀 立学、立身、立言、立心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教师党支部 党支部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高校教师坚持马克思主 和创新理论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 、信念之基、理想之魂,道不变、志不改、心不移,锻造讲好思政课过硬的本领和艺术,保证高校教师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为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与强化科研创新的力量提供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党员队伍支撑。

着力在增强工作执行力上下功夫。工作执行力是高校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潜心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选好育好用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教育引导高校教师党员坚决执行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本单位本部门教学科研管理等中心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并示范带动其他高校教师创先争优、取得佳绩。大力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各级组织中来为党工作,为党分忧,为国奉献,推动高校教师党组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体制机制、队伍组织、目标使命等方面的相互促进融通。

着力在增强群众感召力上下功夫。 群众感召力是高校教师党支 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团结凝聚师生、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教育引导高校教师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课 真心实意听取师生意见和诉求,帮助师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紧密结合教学科研管理等中心任务,组织党员带头承诺践诺,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实践锻炼,不断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和本领,让党支部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着力在增强社会号召力上下功夫。社会号召力是高校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组织优势所在。高校教师肩负着贡献聪明才智,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的光荣使命。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引导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加强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自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增本领,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多带头,多创新,多出成果,多注重成果转化,更好在服务社会、领导基层治理发挥关键作用。

着力在增强自身免疫力上下功夫。 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底线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肩负 廉政教育与监督,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增强教师党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对高校教师党员严格教育、 格管理 肃党的纪律和规矩,对违纪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内组织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找差距、担使命,知敬畏、存戒惧、 守底 身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 凸显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亮点

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确保党的声音在高校中传得更响、更深,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5] 教工第一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政治引领,强化组织建设,做好理论提升,推进融合协同,擦亮育人“四色”品牌,落实“一融双高”创新建设。

(1)政治引领,厚植凝心铸魂“底色”

聚焦主题主线,践行“两个维护”。 高校教师党支部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职责,是党在高校的基层战斗堡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学习研讨、专题党课、专家辅导等方式,及时学习上级决策部署,确保教师党员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理论知识,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增强先锋意识,提升政治素养。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政治能力是党员成长与党组织整体战斗力提升的基石。通过理论学习、研讨培训、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高校师生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初心使命担当。

严格政治把关,树牢底线思维。发挥政治引领,强化组织建设,做好理论提升,推进融合协同,落实“一融双高”创新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树牢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高尚师德,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同时进 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形成全面从严的良好氛围,以学习贯彻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准绳,促使教师党员不断提升自我要求。

(2)组织建设,提升支部队伍“成色”

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确保基层党支部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教学、科研单位,并配备必要的党员活动地点、学习资料和相关设备设施,以达到支部设置标准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同时以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为契机,对标学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以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力为目标,激发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引领力、贯彻路线方针的执行力、宣传党的主张的说服力、团结组织群众的凝聚力、推动育人工作的战斗力。

争创样板党支部。样板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树立样板典型、推广党建经验,可以有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党建理论发展并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平台。同时它也是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应按照国家级、省级、校级示范党支部培育单位标准,向示范党支部的标准看齐,把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深化“一融双高”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堂育人、课外育人、联合育人的阵地,探索“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共同促进,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新模式。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不断夯实自身组织力,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始终坚定立场方向、保持政治清醒、锤炼品德修为、增长才干本领,成长为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优秀教育者。

(3)融合协同,增添育人成效“亮色”

党建 + 思政教育,在协同育人中创新党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理论中,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政治属性, 以党建 教育方向,确保思政教育沿着正确的政治轨道前进;在实践中,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党建活动中,结合高校具体实际策划主题党日活动。例如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时也是理论学习和党日活动时间,党建和业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建 + 教学科研,在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中丰富党建工作。把党支部的战斗力体现在立德树人成效上,依据学科特色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创新,将党建育人融入学科建设,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