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 思辨性表达" 教学方法探析
苏虾虾
重庆市江津区永兴小学校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强调教育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大重任,而其中思辨性表达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小学 1-2 年级正是学生语言学习以及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1],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低段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特点
1.1 思维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思维主要以形象性和直观性为主,此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多依赖于具体的形象以及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大”与“小”的概念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来直观感受以便于理解,并且形象化的语言表达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想象力进一步丰富,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1.2 语言的模仿性与简单性
低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发展之中,其表达主要以模仿为主,语言结构也相对简单,此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模仿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语言来构建自身的语言体系,此种模仿性虽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其语言表达缺乏创造性以及多样性,说明学生在语言表达层次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2]。
1.3 注意力的短暂性与易转移性
低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极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无法像高年级学生那样长时间的专注于课堂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节奏以及多样性,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节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单一活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体验。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的教学方法
2.1 创设情境,激发思辨兴趣
首先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创设贴近于生活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当中去展开思辨性的表达,例如在进行“秋天的图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首先对校园内秋天的景色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用自身的语言去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并有侧重点的引导学生展开秋天特点的思考。同时也可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其思辨兴趣予以激发,例如在进行“狐假虎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老虎与狐狸的性格特点进行思考,并且对故事所蕴含的深层道理进行反思。
2.2 利用绘本阅读,培养思辨能力
选择丰富画面、简洁文字的绘本,尤其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需求,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阅读过程中去思考。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绘本中的内容,例如在阅读《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提问从故事当中感受到什么等相关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感受以及观点进行表达。
2.3 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思辨思路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清晰表达自身想法的策略,教师可通过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概念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内容以及阅读材料的梳理与总结,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蝌蚪成长过程以及寻找妈妈经历的梳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2.4 鼓励质疑提问,培养思辨精神
首先,教师需要营造民主以及宽松的课堂氛围,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使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安全与被尊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点头以及微笑等肢体语言,从而对学生的肯定以及支持进行传递。同时教师还需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回应,避免对学生积极性进行打击。此外可以引导质疑方法,例如示范提问、引导提问技巧、组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质疑,例如,可以提问对故事某个情节的问题,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怎样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自身的疑问进行表达。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辨性表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予以提升,还能促进其个性发展,对学生思辨兴趣以及表达欲望予以有效激发,因此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性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帮助低段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月季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25(4):28-31.
[2] 王万致, 陈顺棉.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路径的建构 [J]. 语文建设 ,2022(22):32-35.
[3] 杨小勤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J].新课程导学 ,2024(3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