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宋文茜
烟台市莱山区第九小学
在当前“大阅读”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全员阅读、全科阅读、全程阅读正深刻变革着学校的阅读生态。为满足学生深度阅读需求,语文统编版教材创新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旨在架设课内外阅读桥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育终身阅读习惯。本文以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切入点,深度融合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系统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分享可复制的实践方法,助力学生在品味语文之美的过程中享受阅读乐趣,实现素养进阶。
一、整本书阅读: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整本书阅读绝非简单的知识获取过程,它承载着塑造学生完整精神世界的重要使命。相较于零散的片段阅读,沉浸于整本书的完整叙事脉络和思想体系中,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核心主题以及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过程,也是学生阅读核心能力——包括深度理解、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以及词汇积累——得以系统锤炼的关键场域,这些能力将迁移至其他学科乃至终身学习。同时,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打开了通往多元文化与广阔世界的窗口,在接触不同时代、地域的思想与价值观中,他们的视野得以开阔,理解力与包容心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分析与评价书中人物抉择、情节冲突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辨精神得以涵育,最终指向其人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养成。可以说,整本书阅读既是学习方式,更是思维塑造与生命滋养的过程。
二、内容聚焦:依托“快乐读书吧”实施精准导读
统编教材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教科书的一部分,并设立了“快乐读书吧”栏目。作为整本书阅读进入教材的窗口,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这个栏目,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引导。
(一)以人物关系图解叙事脉络
五年级的整本书书目《红楼梦》中有庞杂宏大的人物关系,如果不先理清这些关系,学生很难理解小说中的情节。教师可以以书中提到的一些诗句和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为抓手,梳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以行动轨迹透视主题内核
三年级下册的整本书阅读书目《神笔马良》中,大部分情节都是由主人公马良的行动推动的。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梳理马良的故事路线,讲解马良为百姓作画、与官府作斗争的故事,培养和熏陶儿童善的秉性和美的追求,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丑恶事物的痛恨。
(三)以标志性对话解码人物性格
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比如,五年级下册的整本书书目《西游记》中,主要人物都有一些常说的对话,如唐僧的“悟空,休得无礼!”、孙悟空的“俺老孙来也”、“吃俺老孙一棒”、猪八戒的“师傅都让妖怪给吃了,这还取什么经啊?”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关键对话,帮助他们更透彻地体察人物性格。
三、生本实践:构建三维一体的阅读教学路径
将“生本教育”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核心在于重构课堂关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则扮演智慧引导者的角色。
维度一:前置自主探究,激活主体动能
改变教师预设为主的传统模式,赋予学生阅读的起点主动权至关重要。例如,在《猴子捞月亮》的教学前,教师可抛出驱动性问题:“你想象中的猴子和月亮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画创编、故事预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课堂分享各自构思后,再引入原著文本进行对比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思维碰撞的点拨者,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
维度二:情境协作建构,营造共生场域
打破教师单向权威,营造平等、开放、互助的课堂氛围是生本课堂的基石。阅读《绿野仙踪》时,教师可创设“奥兹国奇幻之旅”的情境,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多萝西和她的伙伴们。通过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闯关”任务(如共同解决难题、进行角色观点辩论),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团结协作”的力量。同时,结合故事中多样种族和谐共存的设定,开展“角色发布会”或“文化差异工作坊”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理解、尊重与包容的价值。课堂由此成为思想交流、情感共鸣的磁场。
维度三:技术融合创新,深化具身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时空限制、提升沉浸感与互动性提供了强大支持。教师可深度应用希沃白板功能:利用蒙层制造书名悬念激发兴趣;借助动态思维导图清晰呈现《西游记》的取经路线;设计“名著知识擂台赛”等互动游戏巩固所学。在《小鲤鱼跃龙门》《中国神话故事》等课文教学中,运用AR 技术将“鲤鱼化龙”、“女娲补天”等经典场景动态叠加于现实环境,学生通过设备与虚拟角色互动,仿佛身临其境,对神话的瑰丽想象和主题内涵获得更深切的理解。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有声书、作者访谈、背景纪录片等)则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语:走向素养立意的阅读育人
生本理念指引下的“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度阅读力和人文底蕴的终身阅读者。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精准定位“引导者”角色:首要任务是持续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设计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任务(如主题探究、创意表达、跨学科项目),让学生从兴趣出发,保持持久的阅读热情。其次,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持续且深度的实践。应鼓励学生运用阅读笔记、批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思考过程痕迹化、可视化,促进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后,需要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大阅读生态。通过设计亲子共读任务单、组织家庭阅读剧场等活动联动家庭,并主动链接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共同营造浸润式的阅读环境。唯有如此,阅读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滋养其心灵、照亮其未来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 游小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J].家长,2022(6):96-98.
[2] 王心舟 . 浅析“快乐读书吧”的阅读策略 [J]. 语文世界 ( 小学生之窗 ),2022(3):32.
[3] 林永红 . 快乐读书吧——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7(2):29-33.
[4] 曹爱卫.“快乐读书吧”栏目解读及教学建议[J]. 语文教学通讯,2018(12):46-48.
[5] 滕衍平 .“快乐读书吧”: 编排特点、功能定位与实践策略 [J].语文教学通讯,2019(27):16-19
注:本文系 2022 年度烟台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 宋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