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杜瑞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引言: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形象思维占优势,传统的机械识字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编排大量的识字内容,为开展识字情境教学提供了基础。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将识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所以,深入研究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情境教学策略,对于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游戏化识字情境的创设与兴趣激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游戏化情境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学习环境。小学低段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游戏。把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游戏化的识字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汉字、记忆汉字,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常见的游戏化识字方式有汉字卡片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竞赛游戏等。
在教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汉字卡片游戏来教学。教师提前准备好了“天”、“地”、“人”、“你”、“我”、“他”等生字的卡片,然后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当游戏开始时,教师说出一个生字,如“天”,各小组的学生就要快速地从卡片里找到这个生字的卡片,然后举起来给大家看,谁先举起来谁就得分,这种竞争的游戏让学生在紧张而又刺激的氛围中快速地辨认出生字。教师还设计了“汉字接龙”游戏,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生字,比如“人”,第二个学生要用“人”字的最后一个字“人”作为开头,说出一个新的生字,如“人 - 人民 - 民主”。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既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课堂的学习气氛热烈,学生识字的兴趣也十分浓厚[1]。
二、构建生活化识字情境以提升识字体验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语文来自生活,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部编版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识字情境,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丰富识字体验,提高识字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标识、广告、商品包装等,从中找到汉字,也可以模拟生活场景,进行识字教学活动。
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场景歌》时,教师模仿“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单的“超市”,将写有各种商品名称的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道具上,如“苹果”、“牛奶”、“铅笔”等。学生分成小组,一组扮演“顾客”,另一组扮演“收银员”,“顾客”拿着购物清单去“超市”选购商品,在挑选商品的时候认读商品名称的汉字,“收银员”在结账的时候也要认读商品名称和价格标签上的汉字。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体验中轻松地认识很多汉字,也让他们感受到汉字在生活中有着实际的用途,从而提高了他们把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三、多媒体识字情境在提升识字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有多种智能类型,不同学生对不同信息呈现方式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把抽象的汉字变得直观形象,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部编版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和演变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2]。
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里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动物在各自的生活场景中活动,对应汉字也以动态形式出现,比如“蜻”、“蜓”、“蝴”、“蝶”等字,伴随动画中蜻蜓和蝴蝶的飞舞慢慢显现出来,而且伴随着读音和笔画书写演示,学生看着动画视频,既直观地认识这些生字,又能从汉字结构中感受到形声字特点,体会汉字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联系,教师还用多媒体做汉字书写游戏,学生在电子屏幕上跟着动画演示写字,能立即得到书写反馈,汉字书写规范性和准确度都得到提升。
四、合作互动识字情境在培养学习能力中的实践探索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并互动来实现学习目的,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对提升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他们的群体活动参与度较高。所以,营造合作互动的识字情景十分必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记忆,又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识字,汉字知识分享会,双人汉字拼图等,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中,教师设置了“美食汉字工坊”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 4-5 人,发放含有“煎、炒、烹、炸”等烹饪技法以及“饺子、包子、烧麦”等食物名称的汉字卡片,要求各小组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根据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进行分类整合。二是根据分类结果撰写一篇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介绍性文章。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就“煎”“炒”这些带有“火”部首的汉字展开深入讨论,有些同学凭借部首特性推测这些字和烹饪技艺有关联。而另外一些同学则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分享各地特色美食带来的味觉感受,小组汇报环节既优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又加深了他们对汉字构造的认知。这种合作型识字活动通过思维碰撞促使知识得到内化,而且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束语: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起点,情境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创设游戏化、生活化、多媒体识字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体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并不断创新发展,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识字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婷婷 .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融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引文版 ) 教育科学 ,2025(3):175-178.
[2] 吴月媚 . 试析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情境化教学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