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概念教学视角下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欣

东莞外国语学校 52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政治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从“碎片化”朝着“结构化”及“生态化”升级。大概念及生态化教学作为两大结构性更强、实效性更高的教学策略,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聚焦于大概念教学,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层面,以大概念为串联,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化零乱为规整,化局部为整体,继而完成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助力学生完成完整知识网络的构建、使之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理解及应用政治学科知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程

为适应《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在课程理念板块提出的“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政治教材遵循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呈现出模块化结构的特点,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内容之间既有逻辑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全面体现了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整合,优化了旧版教材一味注重“双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教学内容,继而为大概念教学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核心层面,构建生态化课程体系,将政治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既有益于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与运用知识,也能使之得到核心素养的全面锻炼,对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裨益重大。本文的研究目的正在于此。

一、大概念教学视角下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所谓的大概念,即反映学科本质、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核心概念、原理或方法,其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为学生提供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高中政治学科中,“民主”“法治”“价值”等核心知识都属于大概念范畴,这些大概念广泛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章节及角落,牢抓大概念的本质,能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政治学科的内在逻辑及本质规律,继而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且大概念也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一旦学生掌握了某个具体的大概念,便能快速掌握与之关联的多个知识点,不会具体知识细节的遗忘而失去作用,因而更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本框架。而生态化课程顾名思义,即秉持生态系统理念,将政治课程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达成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课程与外部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教学模式。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体系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三大基本维度,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关联性和可持续性。在大概念的统筹下,分别从“人与自我”层面,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从“人与社会”层面展开对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并从“人与自然”层面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全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及生态意识等,继而使学生得到“全面”且“自然而然”地成长。

二、大概念教学视角下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精准锚定:聚焦大概念线索梳理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及资源的整合,是决定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构建效果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以单课为节点,知识内容被分散在各个课时,由于知识点之间没有形成直接的逻辑纽扣,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因而极易出现过目即忘的局面。因此,政治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拆解,围绕“大概念”进行重新梳理、糅合,打通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联节点,将分散的知识围绕一个大概念进行系统性整合,为学生烙下完整的知识图谱,形成连贯记忆,将知识点真正吃透,并找准教学思路,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高中政治教材中知识点繁密且分布于不同章节,以“民主”这一概念为例,其贯穿于政治课程的各个角落,从国家制度层面的民主本质、民主形式,到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内容,都与之密切相关。因而,老师首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细碎知识点内在联系,打破原有章节界限,将相关知识点重新梳理、组合,如在讲解民主决策时,不再局限于教材中某一章节的固定内容,而是将其与民主的本质、公民的权利义务以及国家的治理体系等知识相联系,为学生详细阐释民主决策是民主制度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反映了国家民主程度的高低。围绕“民主”这一大概念,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民主”的全貌,理解其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避免了对知识的孤立记忆,从而实现对政治知识点“融会贯通”,为学生的生态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融合:创设贴合现实的生态化政治教学情境

生态化课程高度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现实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因而在大概念的统筹下,教师应进一步设计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且富有实践应用意义的问题情境。以情境为媒介拉进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分析、理解大概念,并将之迁移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为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而在本章节讲解时,老师在聚焦于“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两大概念对教材结构进行重构后,将原本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课时整合为“理论分析+情境创设”两大板块,第一板块着力阐释“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第二板块则依托于生活情境构建生态化课程,将理论知识嵌入于实际情境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及应用。例如,考虑到“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归属,隶属于“人与社会”主题,可聚焦当下热门的共享经济、直播带货等新经济业态,组织学生讨论其背后的基本经济制度因素。以共享经济为例,创设“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等模式兴起过程中,国有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率先布局,搭建城市共享交通基础设施,私营互联网科技公司发挥创新优势,优化运营模式、提升用户体验”的与学生生活挂钩的情境,带领学生从“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分析新经济业态如何在基本经济制度下蓬勃发展,平台运营方、单车投放维护人员、技术开发者等如何按不同要素分配收入等,使之在实际情境中深入理解、分析甚至讨论,脱离死记硬背的记忆,直接本质和现象,“生态化”抓牢大概念的本质。

活动驱动:组织以大概念为引领的生态实践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明确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概念教学视角下的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也理应朝着“活动型课堂”方向靠拢,以多元且富有实践探究意义的活动为驱动,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进实际,“身临其境”地投身于活动探究,真正深化对大概念的应用,得到能力素养的全方位锻炼。

实际教学中,老师首先可依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学生知识储备,从教材知识体系中精准筛选出主题大概念,并根据大概念内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制定清晰、可衡量的实践活动目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统领,再设计活动内容,规划活动流程,以大概念为线索串联整个活动环节,最后再进行全方位总结与回溯,构建出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生态型课程,保障学生知识吸收、能力素养发展效果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大概念教学视角下高中政治生态化课程既是对新课标的响应,也是一次对全新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而由于基于大概念的生态化课程本身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开放性,导致实际教学中依旧困难重重。政治教师唯有牢抓其本质及具体实施路径,从课程内容整合着手,积极创设富有探究意义的真实情境,并加大实践活动的设计,方能构建出结构更为紧密、过程更加顺畅的政治生态化课程,为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 陈海英.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政治教学 [J]. 文理导航(上旬), 2024, (12): 73-75.

[2] 严永红.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生高阶政治思维培养策略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 (10): 48-49.

[3] 卢雪莲,孙蕾,李梦如. 高中政治大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及实践研究 [J]. 林区教学, 2024, (06):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