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CRH5A 动车组制动安全环路优化方案研究

作者

李星宇  杨志忠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车辆段呼和浩特东动车组运用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一、CRH5A 动车组制动安全环路的核心需求

根据 CRH5A 型动车组实际运行工况及对制动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对 CRH5A型动车组制动安全环路设计应重点关注以下主要要素:在响应速度方面,命令从发出到完成的全部延迟时间需少于 100 毫秒,以免因延迟使制动距离急剧增长;从冗余保证方面来看,“ 4N+1 ”级故障包容策略要保证一个节点失效时,剩余节点可继续正常运行;从抗干扰指标上来说,在电磁干扰(牵引逆变器产生的谐波)以及低温潮湿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数据传输产生的误码率应在 10-6 以下;在可维护性层面而言,故障的查找定位要准确、修理速度必须快,故障识别所用时间需把控在 3 分钟之内,这样才能够加快修理速度,减少停机总时长。

二、CRH5A 动车组制动安全环路优化方案设计

2.1 硬件冗余强化方案

依托传统的 CAN_A 和 CAN_B 双绞线总线体系,再增加以太网总线Ethernet_C,创建起“双 CAN + 以太网”的三线冗余网络系统。CAN 总线主要承担常规制动控制信号的传输任务,以太网总线则专注于高速故障数据的交换和系统级冗余备份功能;当任意两条总线出现故障时,剩余的一条总线依然可以保证制动指令和监控数据的可靠传输。为提升抗干扰能力并降低单点失效风险,在各个总线接口处添加信号隔离模块,采用光电耦合技术实施电气隔离,这样就把总线系统的容错能力从“N+1”提升到了 66N+2 ”。

制动安全回路的核心组件冗余设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司机室制动控制单元采取“主备双机”形式,两套控制器随时同步数据交换,主机出故障时,备用系统可在 20 毫秒以内完成无感切换并启动工作;车轴速度传感器采用“双探头”结构,两组探头围绕车轴圆周方向呈 90 排列,各自搜集轮对转速信息,BCU 通过交叉校验保证数据正确性,单路探头失效后,另一路依然可维持正常监控功能;制动缸压力传感器采用“主辅双通道”布置方法,两组传感器并行搜集相同制动缸的压力数值,在主传感器异常情形下,备用传感器会自动接手,测量精度维持在 ±2% 范围之内。

2.2 控制逻辑优化方案

在 BCU 控制程序里加入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把制动指令分成“紧急制动(最高优先级)、快速制动和常用制动(最低优先级)”三个级别;当多个指令同时发送时,该算法先处理优先级高的指令,且保证紧急制动指令能在 30毫秒之内完成对全车的数据交互。采用“分段传送 + 并行处理”的优化方法,把整车的制动指令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子集,每节车厢的 BCU 会同时接收并解析这些指令,这样就把指令传送的总体延迟从传统的 80 毫秒明显缩短到 50毫秒以内,完全符合系统及时性的严格要求。

形成包含“参数阈值”“趋势分析”以及“交叉验证”的多指标集成故障诊断架构,即时搜集制动缸压力、车轴转速、总线信号强度、部件温度等 12项关键参数;当某项参数超出既定阈值时,依照其动态变化规律和相关特性展开综合评判,进而压制瞬态噪声造成的误判风险。在某些场景中,比如单个制动缸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时,该模型把临近车厢的压力监测信息同车轴转速波动情况结合起来,精准分辨出设备故障和实际制动工况的差别,使得故障识别准确率从传统的 95% 大幅跃升到 99% 以上。

规划故障自愈与降级控制模块,其主要功能包含:检测到轻微故障时,用算法进行弥补,如依靠历史数据修正传感器偏差,这样就能实现故障的自动修补,避免紧急制动现象发生;当故障超出自愈范围时,就自动切换成降级运行模式,保证核心制动系统正常运作,关闭不重要的功能模块,给司机室发出故障提示消息,引导司机采取对应举措,从而减少故障致使列车停止运行的可能性。

2.3 环境适应性提升方案

制动安全环路的关键部件(BCU 及其总线接口)在外在结构设计上需执行有效的保温防护举措,选用导热系数小于等于 0.03W/(m⋅μK) 的离心玻璃棉与聚氨酯复合材料当作隔热层,把厚度设为 50mm ,保证外界温度降到 - 40℃时,外壳表面温度依然能维持在 5°C 以上。BCU 内部集成 100W 的电加热模块,凭借温度传感器随时掌握内部情况,在温度低于 0C 时自动开启加热功能,从而有效防止低温对芯片性能产生影响。为保证总线线缆在极端寒冷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行,采用耐低温护套材料(工作温度范围 - 60℃到 80C ),按照布线路径布置伴热带,让线缆温度一直处在 - 10C 以上,极大地减少了因温度急剧下降而引发脆性断裂的可能性。

为提高制动安全环路中总线线缆的电磁兼容性能,本文提出使用双层屏蔽的措施(内屏蔽为铝箔、外屏蔽为编织网);经过测试,该种双层屏蔽的屏蔽效能可超过 80dB 以上,极大地减少了外界电磁干扰信号对线缆信号传输的干扰。在 BCU 的电源输入端加入 EMC 滤波器,选择共模电感以及 X/Y 电容,其在150kHz-30MHz 频段范围内抑制传导干扰的效果在 40dB 以上;优化接地系统,采用单相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方法,各个模块的接地端子通过铜排汇接到一起,形成统一的接地电阻小于等于 1 欧姆,消除了由于不同接地点带来的电压差所造成的干扰电流,有效降低了总线信号误码率,由原来的初始值 10-5 降到了10-7 以下。

制动安全环路部件安装支架利用阻尼系数为 0.3 的橡胶减振垫配合剪切型减振技术,能大幅削减振动加速度,从 3.5g 降到 1.0g 以下,进而避免零部件因振动而松动或者芯片焊接失效等情况发生。针对总线连接器以及接线端子,采用硅酮密封胶实施灌封处理,这种材料具备 - 60C 到 200C 的宽广温度适应范围,且防护等级达到 IP68 标准,可阻止外界湿气和水分渗透到设备内部。BCU 柜体内增添除湿装置,其额定除湿量是 0.3kg/h ,当柜内相对湿度高于 75% 时就会自动开始除湿,把环境湿度控制在 50%~60% 范围之内,以此遏制潮气引发的金属腐蚀以及绝缘性能下滑现象。

结语:CRH5A 型动车组制动安全环路的优化设计要围绕“冗余强化、逻辑重构、环境适应”这三个核心方向展开。在硬件方面,可采用三总线冗余架构并设置双重备份机制;在软件方面则应执行动态指令调度算法以及多维度故障诊断策略;同时还要提升低温防护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设计,从而系统性地解决环路在复杂工况下出现的指令传输延迟、误报频发以及冗余失效等现象。放眼未来,可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创建制动安全环路的虚拟仿真平台,实现故障预警和动态优化功能,给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智能运维提供新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程宏明 , 王涤非 , 齐政亮 , 等 . 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自动测试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J]. 铁道机车车辆 ,2025,45(03):1-9.

[2] 张熤伟 . 关于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行风险研判及安全措施的探讨 [J].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