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下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许伟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442000
引言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考勤、作业统计等重复性事务,导致个性化教育实施受限。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智能工具逐步应用于教学场景。这些工具通过自动化流程与数据分析,为班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基于初中班级管理实践,分析 AI 工具如何解决实际痛点,并探讨班主任在技术应用中的角色转变路径,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
一、AI 工具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自动化事务处理,构建班级管理基础架构
目前班级小管家等微信小程序通过模块化设计,将考勤管理、作业收集、通知推送等核心事务转化为标准化流程。班主任在开学初完成学生信息录入后,系统可自动生成班级专属二维码,家长扫码即可完成每日 7:50-8:00 的考勤打卡,异常迟到记录同步推送至班主任手机。作业提交模块支持多格式上传与智能排序,学生按学科分类提交后,系统自动生成未交名单并标注最近一次提交时间,使作业收集从传统 30 分钟手工核对缩短至 5 分钟快速确认。其中的周报功能将考勤率、作业完成度、课堂活跃度等数据整合为趋势图,班主任通过颜色标识可直观识别需重点关注学生,例如连续 3 天作业未提交的学生会自动标记为红色预警。
(二)多维度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教育决策
豆包工具可通过 API 接口对接智慧课堂系统、在线测评平台与校园一卡通数据,构建包含学习行为、认知水平、社交特征的三维学生画像。系统每节课自动采集学生举手次数、设备使用记录、测试正确率等 18 项指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包含知识掌握度、学习投入度、协作能力三个核心维度的成长报告。班主任在期中考试后发现,某学生连续 4 周课堂参与度低于班级平均值,结合其作业修改痕迹分析,系统提示该生在函数图像平移环节存在概念混淆,班主任可随即调整辅导策略,安排课后专项练习与错题重做。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使教师干预从经验导向转向证据导向。
(三)互动式教学支持,重塑课堂参与方式
现代课堂正通过智能技术重构师生互动模式。借助深度学习支持的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动态可视化内容,例如在科学类课程中,学生通过拖拽式界面自主搭建实验模型,系统即时生成数据反馈与原理动画,使概念理解效率显著提升。安全教育领域则可采用情景模拟功能,学生通过终端设备参与虚拟应急演练,平台根据操作步骤智能生成风险评估报告,这种具身学习方式使关键步骤可提高记忆准确率。不过,此类工具的应用需与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合理使用智能互动系统的班级,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种双向增强的互动机制,正在重新定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二、班主任角色转型的实践方法
(一)工具选型与场景适配,构建个性化管理方案
班主任需根据班级类型与学生特点,选择功能匹配的智能工具组合。针对寄宿制班级管理痛点,可搭配考勤打卡 + 心理测评模块:通过班级小管家设置早晚自习签到,结合豆包的情绪分析功能,对连续 3 天早读缺席的学生自动触发心理状态评估。教师实践反馈,该方案使宿舍矛盾发生率下降,班主任能及时干预学生的情绪波动。对于走读班级,则侧重作业管理 + 家校沟通功能:利用微信小程序设置作业提交截止时间,系统自动同步未完成名单至家长端,同时通过希沃白板生成课堂表现短视频,家长可实时查看孩子参与度。
(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指导,实现精准教育干预
系统生成的学生画像包含学习行为、认知水平、社交特征三个维度,班主任需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干预策略。例如,针对作业提交率低于 80% 的学生,通过分析其错题本使用记录,发现该生在文言文翻译环节存在规律性错误,班主任随即调整辅导策略:在豆包工具中设置“每日一词”推送,结合希沃白板的互动游戏强化记忆。教师实践显示,使用该模式后,学生文言文得分率大大提升。对于课堂参与度低于班级平均值的学生,班主任通过系统调取其课堂互动数据,发现该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时长不足 30 秒,随即调整座位安排并设计发言积分卡,通过游戏化机制提升参与度。
(三)技术使用与情感联结平衡,重塑师生关系
AI 工具处理常规事务后,班主任将更多精力投入深度对话与情感关怀。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周报,班主任可快速识别需重点关注学生:如连续2 周作业提交时间晚于 21:00 的学生,可能存在家庭学习环境问题。班主任可利用节省的时间开展每日 15 分钟走心谈话,针对学生近期学习数据变化给予具体反馈,如上周你的英语作文结构有明显进步,但连接词使用还需加强。同时,通过系统记录的师生互动数据,设计成长里程碑奖励机制:当学生在豆包工具中的学习投入度达到 80 分时,可获得与班主任共进午餐的奖励,这种非教学互动使师生情感联结强度也有所提升。
三、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成效
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班级日常事务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家校沟通在保持高频互动的同时大幅缩短了单次交流耗时。试点观察显示,班主任每周可节省约 10 小时行政工作时间,将其转化用于教学研究和个性化辅导。在教育质量方面,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策略有效促进了学困生的学业进步,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差异度明显降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系统性培养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应用重构了师生互动方式,使得多数学生反馈感受到教师更深入的理解与关注,这种双向沟通的增强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人工智能为班级管理提供实用解决方案,但技术应用需立足真实教育场景。班主任应在掌握智能工具的同时,坚守教育本质,构建技术简化流程、数据指导策略、关怀促进成长的三维管理模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AI 伦理规范与学生隐私保护,推动班级管理智能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伟 , 凌婷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重塑 [J]. 中小学德育 ,2024(12):16-19.
[2]吴品. 从权威到协作:AI技术对班主任教育角色的重新定位[J].电脑校园 ,2025(10):84-86.
[3] 姚晓霞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开放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D]. 湖南农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