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疗愈”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究
张星月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 713700
前言
当前,高中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自我成长迷茫等诸多挑战,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美术作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审美教育、技能培养等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艺术疗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它为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方向。
一、艺术疗愈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艺术疗愈是一种通过艺术创造、欣赏、表达活动,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康复和个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它是建立在各种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艺术创作能把潜意识里被压抑的情绪与矛盾通过符号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人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人文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与潜能的发挥,而艺术疗愈则为个体提供了自由表达与探索的空间,认知 - 行为理论认为,艺术活动能改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合理认识与思考方式,进而促进人们的情感与行为。艺术疗愈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戏剧,绘画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疗愈,学生可藉由色彩、线条、形状等要素的组合,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想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意与观察能力。
二、“艺术疗愈”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营造宽松的创造气氛,是进行艺术疗愈的重要先决条件,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注重技术的传授、作品的规范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情感的表达,从艺术疗愈的角度来看美术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在命题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摒弃“千篇一律”的模式,例如“校园一角”这一题目,就不应规定学生一定要选择哪一种场景,或者采取什么固定的表达方式。学生可在课间走廊上描绘熙熙攘攘的场面,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动感,亦可将焦点集中在一朵盛开在校园花园里的鲜花上,透过细腻的笔触与色彩渲染,传达内心的安宁,教师要把“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只要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任何角度、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值得肯定的。在作品评鉴阶段,着重于学生创造过程与情感体验,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会先问他们的创意想法,比如为什么要用特别的颜色、构图、元素等等,比如有学生在绘画一幅风景画时,大量地使用了冷色调,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得知学生在创作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作品中的冷色调是他内心情感的映照,这个时候教师就能肯定学生能通过作品真正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纠结于用色是否合乎一般审美还是用景的真实色彩。对于学生在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索,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应给予鼓励,举个例子来说,学生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绘画材料与方法,虽然画面稍微有些杂乱,但是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一点上,使学生们感觉到,在美术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和大胆的尝试要远远大于技术,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真正轻松、自由、利于艺术疗愈的创作环境。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艺术疗愈活动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艺术疗愈活动,可以使美术教育更加深入和有内涵,例如在教学素描模块时,可以进行“我眼中的自己”主题创作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外貌特征、表情神态,然后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情感的变化和自我认识,学生在创作时,不只是专注于外在形象的描绘,也会透过细微之处,如眼神、神情等,传达自我的评价与感受。又如在学习风景画的时候,可以进行“心灵避风港”创作活动,让学生回想生活中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宁和慰藉的场所,比如家乡的庭院、经常去的公园一角,把它们用山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藉由描绘美景来纾解学习压力,并将心灵安宁寄托于笔下的风景。在书法教学中,安排“心经抄写”活动,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书法的节奏和宁静,达到静心的功效,艺术疗愈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艺术课堂成为滋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情感表达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阵地。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分享
在高中艺术疗愈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分享,这是深化疗愈效果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应引导学生冷静下来,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例如问学生“当你画出这幅图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色彩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自己创作过程中内心活动的思考,一些学生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无意中用色彩表现出一种压抑的情感,或在作品中大胆的尝试来自于内心对某种束缚的渴望。在分享环节中,教师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故事,例如有学生画了一幅关于校园生活的抽象派绘画,他在分享时说:“画里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实际上是我内心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而那些鲜艳的色块,则代表了我在课余生活中的快乐。”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共鸣,教师会适时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分享变得更加深入,在这种自我反思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和创作意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得到不同的角度和启示,使艺术疗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使艺术创作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互相了解的强大工具。
结语
将“艺术疗愈”应用于高中美术教育,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项重要举措,它给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内涵,使美术课程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授美术技巧的场所,而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疗愈”的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为培养具有良好心理品质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雪菲 . 从艺术疗愈视角探索高中美术教学的心理疏导功能 [C]// 第二届教育创新发展研究论坛( 二) 论文集. 2025:1-5.
[2] 游清波 .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心理疗愈功能研究 [J]. 教师教育论坛 ,2023,36(10):84-86.
[3] 吴文婷 .“艺术疗愈”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J]. 知识文库 ,2025(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