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闫春霞
阿荣旗三岔河小学 162763
前言
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传统讲授式教学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成效欠佳。议题式教学把内容同学生生活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课改要求相契合。本文结合统编版四年级教材对该教学法的实施加以探讨,以便为教师提供指导。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议题式教学,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议题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讨论当中,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便能得到充分激发。在对议题展开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会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以此让学习的参与程度以及效果得以提高。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议题式教学所营造的情境当中,针对议题展开分析、进行思考以及给予论证的任务落到了学生身上,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能够起到助力作用的。在讨论的过程里面,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与看法,需要对这些观点予以辨别以及评价,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见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分析
(一)精设议题,筑牢教学根基
要让议题式教学收获良好成效,议题的精心设计堪称关键所在。在设计之时,务必要以教材作为依据,紧紧扣住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对议题的探究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如在四年级下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程开展期间,教师可以播放呈现塑料堆积状况、废气排放情形以及河水污染现状等方面内容的视频,借此便引入了“面对污染,我们能做什么”这样一个议题。紧接着便是分组展开讨论以及进行交流探究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明确目标,也就是去思考自身能够采取的行动;明确任务,即梳理出至少三条具有可行性的环保举措。并且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像“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这类内容都是学生所提及的。在学生讨论之时,教师会进行巡视,当遇到学生思路出现卡顿的情况,便提示其可以从衣食住行方面去思考,要是出现分歧,教师则会从中调解,以此来确保整个讨论能够顺利地推进下去。又如在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程当中,教师可以设计“买东西时遇到假冒伪劣产品该怎么办”这一议题,由于学生很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他们就比较容易积极地参与其中,去分享自己所知晓的解决方法以及相关经验。除此之外,议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以及争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那些过于简单或者不存在争议的议题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思维活力的。就像在四年级上册《家乡的喜与忧》这一课程当中,所提出的“家乡发展带来的利与弊”这一议题,家乡的发展有可能会带来经济的增长、生活的改善,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学生在对此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思考,进而促进自身深度思维的发展。
(二)巧组活动,激活课堂进程
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凭借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创设那种和议题紧密关联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议题得以自然引出。
如在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课当中,在播放了朋友发生矛盾的那种视频之后,便引入了“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的议题,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讨论。随后,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议题去展开讨论、进行交流以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去引导学生明确其目标与所要完成的任务,鼓励他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以便能够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讨论可以顺利地推进下去。如在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关于“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困扰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这样的议题,在这之中,要求每个小组把讨论得出的结果仔细记录下来,随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活动。等到各个小组的讨论全部结束后,便选派代表去展示他们辛苦探究所获得的成果,而其余小组则负责进行补充与评价工作。在此期间,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们不同的观点认真加以分析和比较,进而归纳形成合理的结论。在整个展示与评价的过程里面,要充分给予学生的努力以及所取得成果以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善评过程,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过程的妥善评价。要提升议题式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保障举措。
对于议题式教学展开评价时,需把关注点聚焦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方面,像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都应被纳入评价的范畴之中。教师可借助观察、记录、提问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与反馈。就拿小组讨论过程来讲,可对学生的发言次数、所提观点的质量等进行记录,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除了教师进行评价之外,还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这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与互评,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推动自我反思,促使自身取得进步。比如在展示成果之后,让学生对自己以及其他小组的表现予以评价,说出优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且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形,更要对学生在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给予关注。通过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后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以便能够及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例如在教学前后分别针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展开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的变化,来评价议题式教学在提升学生环保意识方面所发挥的效果。
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议题式教学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起来,进而促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道德素养层面以及法治观念上均获得提升。在其具体的实施进程里,教师需精心设计议题,科学组织教学,完善评价体系。而且要让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持续不断地展开探索与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茅亚平 . 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5,10(5):38-41
[2] 马艳霞 . 小学中年段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活动实践探析 [J]. 黑龙江教育 ( 教育与教学 ),2025(5):51-53